夏天,到山里避暑“攀亲” 佐村塘丘成“银发族”疗养地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胡媛 实习生 马歆晨 摄影通讯员 王河
2024-07-17 09:364607阅读


炎炎夏日,全国各地进入“热辣滚烫”模式,“避暑游”再度成为热议话题。这股消夏避暑的“热风”,也吹进了偏远的山村。这不,入夏后,佐村镇平坑村塘丘自然村又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段,一拨拨游客纷至沓来,给这个宁静而偏僻的村庄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游客大都是年逾花甲的退休老人,他们或是参加同学聚会,或是在此小住疗养,尽情享受山清水秀的康养生活。15家由村民经营的农家乐,纷纷进入了满员状态。

“暑期档”床位预订一空 “银发族”成消费主力军

暑期一到,塘丘自然村就迅速开启忙碌模式。日前,记者驱车来到塘丘,刚一进村便见路边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热闹。当天,来自永康的20余名游客乘坐大巴来到这里,入住了锁云楼农家乐。“老同学好多年没见了,我们准备开同学会。这里四面环山,空气好、环境优,让人感到舒适无比。”王先生说。

塘丘自然村海拔750多米,曾获评“浙江省级气候康养乡村”“浙江省级森林人家”,是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康养圣地”。自2018年以来,塘丘紧紧围绕康养休闲发展民宿农家乐产业,成功创建市第一批十美村、市农家乐集聚村。

“村里有15家农家乐,可提供约260个床位。目前七八月份的床位都已经订满了,旺季至少要提前一个月订房。”平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楼齐平介绍说。与时下流行的网红民宿相比,塘丘农家乐的家具设施、美食等没有明显优势,但恰恰是这一份简单质朴,吸引了许多退休老人。

65岁的王应飞是义乌人,每年他都会带着90岁高龄的父亲来到塘丘,春天挖笋、采茶的时节小住几天,到了夏天就住上一两个月。“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了,以前去丽水遂昌,但开车要三四个小时,父亲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而从义乌家中开车到塘丘,只需要一个多小时,时间上缩短不少。”王应飞说,山村里人少,夏天凉爽适合避暑,且费用不高,非常适合他们长住疗养。这次,王应飞一家计划在塘丘住2个月。

“今年大家的旅游热情高涨,清明节过后就陆续有客人过来,预计一直要忙碌到‘十一’之后,游客大都来自义乌、永康、杭州、柯桥等地。”楼齐平说,几年前来村里的义乌游客多了,塘丘还曾被戏称为“义乌村”。

“这里生意很火爆,我们提前一个月订的房。总体上我很满意,明年肯定还会来,就是希望可以增加老年人的健身设施。”一名来自永康的游客这样建议。

让更多村民老有所依 “农家乐集聚村”源于一份情怀

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看起来又平平无奇的塘丘,为什么会开出15家农家乐,吸引那么多游客前来居住体验?“别看我们村现在这么热闹,以前可是真的山沟沟,一年到头没几辆车子进来。”对于塘丘近些年的变化,楼齐平感触颇多。

塘丘农家乐的发展,最早要追溯到2011年。那一年,精品民宿梅庄在塘丘开工建设,早年在外务工的多名村民回到老家。“在那之前,村里一年到头没什么人,最多的时候也就七八个老人住着。”楼齐平回忆说。梅庄之所以选址在塘丘,是因为投资人创业之初的团队中有几名员工是塘丘人。后来事业发展壮大,为回馈老员工,便在塘丘投资建设了梅庄,希望通过发展民宿经济,让大家老有所依。

在梅庄的带动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塘丘,认识了这个深藏在大山中的小村庄。2018年,佐村镇在塘丘大力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通过推进乡村旅游集聚村建设,重点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在镇政府的专业指导和帮助下,这个户籍人口仅134人的自然村,短短几个月就开发了10余家农家乐。

如今,走在村间小道,身畔是夏季蝉鸣,眼前是青山环抱、流水潺潺。常住在此的外来游客和村民熟稔地打着招呼,彼此分享生活日常,画面和谐而温馨。“农家乐都是由村民自住房改造的,当年镇里也安排了专业指导和培训。”楼齐平说,由于农家乐经营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部分村民淡季出门务工,旺季回到村里开门经营,平均每户每年能有七八万元的增收。

近年来,为激发康养产业活力,做到既“引得来人”又“留得住人”,塘丘对配套娱乐设施和景观节点进行了重点建设。环山景观步道工程、全村线路“上改下”工程、道路“白改黑”工程、景观路提升工程、历史文化传统保护利用一般村工程……一个个项目的施工建设,让塘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用好夏日“凉”方 转变模式激发山村活力

连日来,锁云楼农家乐经营者楼美丹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开始准备早餐。玉米羹、包子、番薯、玉米饼、白粥等,早餐种类五花八门,为客人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一般是七点半吃早饭,为了保证营养,还提供每人一颗白煮蛋。”做好早饭后,她又马不停蹄地开车前往磐安县尖山镇赶集,购买新鲜的食材。塘丘位于东阳与磐安交界处,离佐村镇政府所在地至少45分钟车程,但往磐安方向的玉山、尖山,车程都在半小时内,对村民来说距离更近。

今年是锁云楼开业的第七年,凭借价格实惠、房间干净整洁的好口碑,逐渐积累下不少回头客。每到旺季,在一楼大厅内,一日三餐都会坐满顾客。“100元到120元每人每天,包一日三餐与住宿。我们这里床位不够,就分到其他村民的农家乐去。”楼美丹说。

不同于锁云楼的规模化经营,由于各家的管理运营水平参差不齐,也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居住需求,塘丘农家乐逐步发展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有的农家乐提供食宿,有的直接将房间以年租的方式出租给游客。

村民楼超荣经营的峰景农家乐共有7个房间,每个房间自带卫生间,厨房共用。他种了四季豆、南瓜、丝瓜等应季蔬菜,供租客随意采摘,家门口的池塘里放养了鱼虾,供租客钓鱼休闲,钓上来的鱼虾也可以免费食用。“每年房间都会被订满,现在有3户人家常住,四层的小楼里住了16口人。”

峰景农家乐的隔壁,是64岁村民楼云月的家。几年前,她也顺应趋势,对家里的楼房进行改造,在每个房间增设了卫生间。考虑到夫妻俩年纪大了,没有精力经营,就把房间出租给外来游客,如今每年有3.5万元的稳定收入。

“海拔高,夏季凉爽可避暑,是塘丘最大的优势。”楼齐平说。今年村两委积极推进乡村共富项目,充分利用村集体闲置用房,装修了6个房间用于出租。眼下,所有房间都已租出,带来了2.6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融媒时评丨乡村康养游:乐起来才能留下来

走进塘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山之塘,流水之坵”八个大字。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怡人,似乎是高山乡村的标配,塘丘也不例外。不过,村中的热闹场景与传统印象中的静谧村庄,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村口的停车场上,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汽车。农家乐的院子前,来自各地的游客谈天说地、相谈甚欢;透过窗户,可以看见屋内的几位老人正聚精会神地下棋、打牌。行走在村庄小道上,不时会遇见带着农具前往田地的村民、带着孩子散步的游客。从外地而来的游客,似乎已经融入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成为这个山村的一分子。

86岁的虞光兴是这里的常客,每天吃完晚饭,他总爱在村里走走消食,和村民热情地打招呼。“在这里好玩,家里的年轻人都出去上班了,也没人聊天,这里热闹,乡民都很热情。”“穿堂风很舒服,空气也好,在这里很凉快,长期住也很方便。”谈起对塘丘的评价,游客们你一嘴我一句,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塘丘的农家乐虽然服务内容简单,但正是这股“热情好客”的乡风,以及一日三餐的家常小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来到这里,享受山间的慢生活。从城里人到农村看农景、吃农家饭、喝农家茶的“农家乐”乡村旅游模式,逐步发展成游客常年在村里旅居,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塘丘农家乐逐步走出了一条个性化的乡村康养游新路子。

虽然塘丘农家乐近年来的发展基础良好,但仍面临接待能力不足、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尤其是到了“五一”、端午等假期,常常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如何突破自身局限,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挖掘乡村文化和地域特色、提升服务质量、开发多样化服务等方面持续探索和实践,这是塘丘农家乐谋求新发展必须思考的课题。让游客真正感受到山村旅游的乐趣,才能真正留下来,壮大康养产业。

编辑:许琳琳
二审:陈云
终审:郭好进

推荐专题

深化“千万工程” 乡村新风景

我说两句…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