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妈妈说再见。”上午8点左右,章女士带着孩子小熙来到江北街道翠竹路和美家托育园,把他交到保育员手上。
“小熙今年2岁,上了托育园后学会了自己吃饭,还学会了独立如厕,减轻了我不少负担。”章女士家离和美家托育园很近,骑电动自行车只需要10分钟的路程。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3岁以下的孩子送到托育机构照料,缓解“带娃之忧”。
孩子们在托育机构的生活是怎么样的?面向“最柔软的群体”,保育员如何带娃?日前,记者走进了和美家托育园。
家门口的托育园破解“带娃难”
“小朋友们,按揉迎香穴时小手要放在鼻子两边哦!”上午九点半,保育员胡夕月带领孩子们做穴位保健操。
“穴位保健操一天一次,通过按摩穴位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体质,对儿童的身体免疫力以及智力发育均有促进作用。”胡夕月说。
2022年3月,由市妇幼保健院主办的和美家托育园投入使用,这也是我市首家拥有医疗保健背景的普惠性托育机构。市妇幼保健院派出专业的儿童保健医师为孩子们制定课程,帮助托育机构和家长共同科学抚养。
“因为我们是双职工家庭,没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照顾孩子。二孩的到来,更是让家里无法尽心照顾好两个孩子,所以把大儿子送到了托育园。”章女士对托班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变得独立,提升其社交能力,托育园“养护+教育”的模式满足了她的要求。更让她满意的是,和美家托育园“医育结合”,每一季度给孩子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可以让她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如今大儿子小俊5岁,已在托育园毕业,今年章女士又将小儿子小熙送到托育园。
市妇幼保健院江北院区职工陆女士也于今年7月,将孩子送进了和美家托育园,“工作单位办了托育园,简直是‘及时雨’,我可以自己接送孩子,做到带娃上班两不误,解决了双职工家庭育儿的大难题。”陆女士说。
“园内有146个托位,面向全市18到36月龄的儿童,有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等,托育时间灵活。同时托育中心采用医育结合的模式,提供科学专业的‘医养护’托育服务。”和美家托育园园长王俏玲说。
今年,我市将婴幼儿托育纳入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为满足更多家庭低龄幼儿照护需求,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有托育机构20家(不含幼儿园托育部),其中普惠托育机构15家。
用专业托育托起“最柔软群体”
“吃饭的时候不可以说话,对不对?”上午11点,胡夕月与小朋友围坐在饭桌前,引导孩子自主进食。目前,有14个家庭把家中2~3岁的孩子送到和美家托育园。孩子被分成3组,一名保育员看管一组,确保孩子认真用餐。“刚入托的小朋友在家时通常是由家人喂着吃饭,托育园开设了生活课程,教孩子如何穿衣、上厕所等。”胡夕月说,家长将孩子送到托育园,“管”住孩子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这样的环境,锻炼和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独立是孩子从家进入学校的第一步,缓解分离焦虑是孩子独立的第一道门槛。焦虑不仅会出现在孩子身上,也发生在父母的身上。
“第一次离开家进入托育园,孩子们通常是‘哇’声一片。”胡夕月说,每一个走入托育园的幼儿都会有分离焦虑,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最常见的,并且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也有不同,一般时间为刚入学的一周到两周内,最长的持续一个月。
“多数情况下抱抱孩子,他们的焦虑都会逐渐缓解,但也有一些小孩的情况会比较复杂。”胡夕月说,幼儿小静刚入学的第一个星期状态很好,但一个星期之后开始出现抗拒入园的情况,家长一提到上学,小静就会哭泣。小静妈妈也因为担忧孩子的状态,比较焦虑。
面对家长和孩子的双重焦虑,胡夕月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说话。幼儿对陌生环境非常敏感,需要和老师建立起信任感,胡夕月每天都会鼓励小静,让她在托育园保持良好心情,放学后还会给小静留下对第二天入园的期待,“明天你来找老师,乖乖的不哭,老师送你一张贴纸。”安抚好小静,胡夕月还要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托育园的情况,缓解家长的焦虑。“家校共育非常重要,我经常和小静妈妈交流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渐渐地,小静抗拒上托育园的情况也就化解了。”胡夕月说。
3岁以下的婴幼儿,作为“世界上最柔软的群体”,家长对育儿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托育园也在不断“进步”。“托育园每年会组织保育老师进行培训,包括保育、安全、卫生等不同主题内容,促进托育从业人员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王俏玲说。
温暖和感动常常发生
“说不累是假的。”
胡夕月大学专业为学前教育,毕业后一直从事育儿工作,今年是第6年。
面对一群需要换尿不湿、时常哭闹的孩子,胡夕月即使已经“身经百战”,也不免有内心疲惫的时刻。
“老师,我想抱抱”“老师,我想上厕所”……吃完午饭后,进入孩子们午睡前的准备时间,这也是胡夕月和另两名保育员最忙的时间段。“恨不得自己有分身术。”所幸,胡夕月和同事已经形成默契,相互配合帮忙,工作也轻松了不少。
“好的,稍等一下马上过来。”胡夕月一边回应着孩子,一边趁孩子坐下上厕所的间隙走到另一个孩子身前,将她的裤子穿好。
一切准备完毕后,时间已到了中午12点,胡夕月来不及喘口气,就要带孩子们午睡。床铺一张张并排摆放,胡夕月蹲在两张床铺的过道之中,一只手轻拍着眼前的孩子,侧过身子用另一只手给另一边的孩子拉好被子,眼睛还要观察其他小朋友的入睡情况,嘴上说着:“看谁最乖先睡觉呢?”
喂饭、换尿布、哄睡……到了中午十二点半,胡夕月依旧没能停下休息,哄小朋友入睡后,还要巡视幼儿睡眠情况,纠正睡姿……
虽然工作压力很大,但看着孩子的变化,胡夕月还是非常开心。让她最有成就感的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进入托育园后逐渐懂得如何去表达。
“上半年班里来了一个两岁半的孩子,不爱说话,大多时候喜欢用肢体来表达。这样的小朋友,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胡夕月会主动和他交流,上课时会让他多发言,慢慢引导他如何表达。这个刚开始“一句话都不讲”的孩子进步很快,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其表达能力就和相同年龄的孩子差不多了。
爱的记忆不会消失,不少在托育园毕业后的小朋友会想念托育园的各位老师。“有的孩子会用爸妈的手机给我打电话,说他们想我了。家长也常常会发小朋友的日常视频给我,还有的家长会把老二继续送到我们这。这份信任、爱意让我感受到了幸福,也是我坚持下去的原因之一。”胡夕月说。
编辑:厉欢欢
二审:陈云
终审:郭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