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迈步从头越|“半条被子”温暖两座城
歌画东阳客户端 记者 史莹 吴旭华 陈勇 胡鼎 朱凯迪 视频 包羽 王凌峰 陈姣 摄影 胡鼎 胡扬辉 制图 郭璐
2024-11-07 06:001万+阅读



“半条被子”温暖两座城


从湖南省郴州市出发,沿着厦蓉高速前往汝城县。车行约一小时后,满山青碧中,“半条被子,温暖中国”8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

此时,雁背夕阳,余霞成绮。

余晖下,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村口,沙洲村红色旅游景区讲解员朱淑华送走了最后一拨游客,转身望向广场上“半条被子”的雕塑,目光落在中间捧着半条被子的村姑身上,“曾祖母,当年您送走3位红军姑娘时,也是这样的一个黄昏吧!这盛世,已如你们所愿……”

千里之外,浙江省东阳市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半条被子”雕塑前,讲解员洪文婷为前来研学的孩子们深情讲述:“3位红军姑娘告别徐解秀,一步三回头,走进大山深处……”

相隔千里,两座雕塑,风格各异,造型不一,所承载的故事内核却同样温暖而厚重。

“20年前,浙江东阳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在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树起了‘半条被子’雕塑。他对我说,罗总,你发掘的这个故事,太感人了……”9月26日,北京,提起40年前重走红军长征路时邂逅“半条被子”故事的场景,经济日报社原常务副总编辑、高级记者罗开富难掩激动。

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1

重走长征路 “半条被子”温暖报人


长征是播种机,播下的不仅是革命的种子,更有车载斗量的“军爱民、民拥军”故事。

沙洲村民俗广场上的“半条被子”雕塑

1984年10月16日,时为经济日报社记者的罗开富从江西省于都县出发,开始红军长征追踪,那些宏大叙事下的细微往事,一次次冲击着他的心扉,厚实着他对长征的印象。

11月7日中午,罗开富来到沙洲村。

1934年11月7日至13日,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第二道封锁线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军各总部、中央直属各机关陆续抵达文明瑶族乡。其中,红军总卫生部设在沙洲村。

“在沙洲村采访期间,一位裹小脚的老太太一直跟着我。”罗开富回忆,这位老太太就是时年80岁的徐解秀。她把罗开富带到自家厢房里,告诉他发生在50年前的故事:1934年11月7日晚上,3位红军姑娘借宿于她家,挤在一张床上,看到她的被子已成烂棉絮,就取出所携带的行军被与她同盖。几天后离开时,红军姑娘要把被子留给她,她坚决推辞,于是,红军姑娘剪下半条被子送给了她。

汝城县沙洲村徐解秀故居内,

3位红军姑娘与徐解秀睡过的木床

“自己只有一条被子,却把半条被子送给穷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人?”因为这番推让,3位女红军没能赶上大部队,徐解秀和丈夫送她们来到山脚。此时天快黑了,裹着小脚的徐解秀走路困难,就让丈夫送3位女红军翻山,“3位姑娘一步三回头地对我说,大嫂,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新被子来。”

3位红军姑娘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年年秋风萧瑟时,徐解秀都要去山脚等候。

徐解秀(右一)向群众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

离开沙洲村时,村民朱青松告诉罗开富:红军走后,敌人从徐解秀家搜出了3位女红军送的半条被子。为此,徐解秀不仅挨了打,半条被子也被烧掉了。闻言,徐解秀说:“虽然那辰光为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吃了点儿苦,不过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一位80岁的老人,却有这么高的觉悟。”40年前的这一幕,深深暖到了罗开富,让他每每忆及就心潮翻滚,“这就是半条被子的力量,这就是中国人民对共产党的信仰。”

罗开富拍摄的徐解秀(右四),照片陈列于

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内。


2

跟共产党走 “半条被子”温暖沙洲


秋阳杲杲,照着沙洲村青砖黛瓦的传统民居。

86岁的朱中雄跨过门槛,走进客堂,凝视着墙上母亲的照片。每天,他都要来这里陪伴母亲。虽然人去楼空,但这里的一切未曾改变,依然留着徐解秀和3位女红军一起生活过的痕迹。

“当时我家只有一张床,4个大人带着孩子睡不下,母亲就拆了床柱,但还是不行。”朱中雄走进厢房,走到床边拉过一条长凳,“我母亲就在床边放了这条长凳,大家横躺在床上,把脚搁在凳子上。”3位女红军看到床上只有一条破棉被,就取出自己带的被子给徐解秀盖上。看到孩子发着烧,又取出随身携带的稀缺药品给他喂下,次日孩子的病情就好转。“我母亲非常感激,也亲身体会到红军与老百姓一条心,对红军的好感又加深了许多。”

3位女红军睡过的厢房,里面陈设基本保持着原样,就连被徐解秀拆下的床柱也没有装回去,床上放着复制的半条红军被。

“母亲在世时反复告诉我们,一定要听共产党的话,永远跟共产党走。”朱中雄语气哽咽,“我父亲是长工,母亲是童养媳,是共产党让他们翻身过上了好日子。”

永远跟共产党走,从此成为朱家的家规家训。

因为跟共产党走,朱家的生活光景今非昔比。

“当年红军给了我奶奶半条被子,现在共产党给我家带来了幸福日子。”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在沙洲村经营着一家土菜馆。他回忆,40年前徐解秀遇到罗开富时,虽然被子“盖的垫的都有了”,但整个沙洲村还处于贫困状态。对此罗开富也提及,1991年他重返沙洲村时,受邓颖超等15位女红军所托,专门给徐解秀老人带了一条新棉被,遗憾的是老人已去世。获悉当年陪同采访的朱青松家里缺衣少被,罗开富就把这条新棉被转送给了他。

徐解秀的儿子、86岁的朱中雄在祖宅为

记者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

2014年,朱家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2015年成功脱贫。2016年,沙洲村打造红色旅游景区,朱小红参加了厨艺培训,次年建成沙洲村首家土菜馆,开业首月毛收入就达1万元。

随着“半条被子”的故事广为人知,“我们沙洲村的人气,老百姓和村集体的经济收入都在翻倍增长。”沙洲村党支书、村委会主任朱向群是徐解秀的曾孙。他介绍,2020年,沙洲村集体经济收入为80多万元,去年已达106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0年之前只有1万元,去年跃升至2.3万元。

“半条被子”的温暖,不断催生着沙洲村的精彩蝶变。


3

再造“长征路” “半条被子”温暖东阳


“半条被子”的温暖也辐射到了千里之外的浙江东阳横店。

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的“瑞金村”村口,放置着古铜色的“半条被子”雕塑。徐解秀捧着的“半条被子”,经游客一次次摩挲,已是温润可感。

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内的“半条被子”雕塑

2001年,罗开富整理出版了重走长征路上的日记《红军长征追踪》,专程送给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

在罗开富的心里,藏着一个东阳情结——他的启蒙老师金克勤是东阳人。“金老师不仅为我改了名字,看到我家生活困难,还免去了我的学费,又送给我铅笔。”

因为金克勤老师,罗开富对东阳充满了好感。1987年,获悉在浙江东阳的一个小镇横店,竟有多家高科技企业,他特意带队赴横店采访,从此与徐文荣结缘。

让罗开富没想到的是,他的书竟然引发了徐文荣的“惊世之举”——2004年初秋,罗开富接到徐文荣的电话:“罗总,中央红军长征走了368天,你重走长征路也走了368天,我决心用368天在横店建一座红军长征博览城,再造一条‘红军长征路’!”

“当年11月在踏勘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项目选址时,徐老总带我来到准备安放‘半条被子’雕塑的地方,说就是这个故事让他感动得流泪了。”徐文荣还郑重地告诉罗开富:“‘半条被子’的故事,证明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区别,我一定要把这个项目造好!”

闻听此言,罗开富的记忆瞬间决堤:“共产党为徐解秀老人留下了半条被子,为我家留下了一桶油。”1949年5月2日,罗开富的家乡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解放,解放军在罗家住了一晚,离开时留下了一桶油。“金克勤老师知道此事后对我说,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共产党是穷人的大救星。”

这也是罗开富在35年后邂逅徐解秀老人时,对她朴素的心声产生深刻共鸣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呈现“半条被子”的故事,2004年,70岁的徐文荣前往沙洲村了解“半条被子”的故事,并在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复建了徐解秀老人旧居。

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内复建的徐解秀老人旧居

2005年10月19日,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开放,“半条被子”雕塑被安放在“瑞金村”——这里是游客“重走长征路”打卡第一站,“半条被子”的故事是他们接受的“长征第一课”。

因为这尊雕塑,横店镇八一村党支书、村委会主任吴天根知道了“半条被子”的故事。“什么是人民至上?‘半条被子’就是最直观的答案。”吴天根说,2004年获悉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项目即将上马,八一村统筹推进,以最快速度征用了近万亩山林,“抢”到了这个项目,也接住了“泼天的富贵”。随着影视道具和戏服租赁、外景拍摄、酒店民宿等业态相继入驻,村集体每年增收百余万元,村集体存款已超1500万元,原先的犄角旮旯“天翻地覆慨而慷”。村民申屠凤青就抓住机遇,把家里住房改造成民宿,一到节假日就客满。

马灯、板凳等3位红军姑娘用过的器物,被罗开富从沙洲村“请”到了东阳,陈列在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

1盏马灯,1条小板凳,1把火钳,1只木盆,1只木桶,还有几副碗筷——当年3位红军姑娘用过的器物,也被罗开富从沙洲村“请”到了东阳,陈列在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

“3位红军姑娘离开后,我母亲把她们使用过的器物精心保存着。”10月12日下午,看着记者从横店带来的旧物照片,朱中雄再次陷入回忆,“母亲告诉我,那个晚上她把3位红军姑娘邀请进家后,熬了姜汤给她们喝,又烧热水给她们洗脚……”2005年,当得知横店建造红军长征博览城时,朱中雄和家人毫不犹豫地赠送了这些器物,希望让更多人知道“半条被子”的故事。

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讲解员洪文婷

在“半条被子”雕塑边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

20年过去,“半条被子”的故事已被载入中共党史,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内的“半条被子”热度也在持续增温。

“我们以前沿着红军长征路,实地走了几段,今天来到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全程走一遍‘红军长征路’,这种场景和体验是无法替代的。”10月29日,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迎来了一批知青。组织活动的泛长三角知青文化研究会会长、上海知青杂志社总编辑王建国表示,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世界人类的精神财富,“我们知青是长征精神的当代传人,必须来这里体验一下,感同身受。”

作为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第三代讲解员,洪文婷几乎每天要讲解“半条被子”的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是长征精神的一个体现,它不仅讲述了红军战士与人民的深厚情感,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人民是天,人民是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长征,永远在路上;“半条被子”的故事,永远鲜活在中华大地上。

编辑:严格格
二审:陈云
终审:史莹

推荐专题

而今迈步从头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

我说两句…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