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桑基鱼塘”焕新颜
南浔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钱佳雨 项天琪 编辑 王佳媛
2022-05-09 10:511548阅读

  正值春耕黄金季,本该是农民朋友最忙碌的时节,菱湖镇卢介庄村的养殖大户费凯凯却十分“从容”。刚把鱼塘里的淤泥作为养料泥堆砌在鱼塘边的桑树林里,他就回家喝着茶,点开手机上的APP,照顾起自己的50亩鲈鱼鱼塘。“老祖宗留下的桑基鱼塘与现代科技结合,鱼米之乡也升级为新时代鱼米之乡了!”

  通过安装在鱼塘里的物联网溶氧传感系统,费凯凯就可以利用手机远程控制增氧、投饲,比人工控制更加精密,鱼的肉质鲜美、产量也有所增加。如今,他家50亩鲈鱼鱼塘借助数字化养殖新模式的东风,正乘势而上——去年商品鱼总产量超10万斤,效益可达30万元以上。

  农业的数字化革命正席卷南浔,而曾经让水乡人赖以为生的“桑基鱼塘”也逐步展焕新颜,传统农业与数字化的新组合,让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时代悄然而至。

  “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在2018年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塘中养鱼、基上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绿色循环生态模式,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基于该系统,截至2021年,菱湖镇创办家庭农(渔)场、渔业有限公司265个,实行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面积12108亩。

  如何让“桑基鱼塘”这张世界级“金名片”为美丽经济注入新动力?

  据了解,我区结合现有养殖基础及现状,迈出了渔业现代化的第一步。

c53518304b3dba4c0ef83388937b789.jpg

  “‘桑基鱼塘’的意义,不仅在于要保护这一农业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重新活起来,更需要找到一条既符合生产效益需求,又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之路。”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沈学能告诉说,为保留渔业记忆,菱湖镇保留了680亩老鱼塘,改造、修整,使其成为旅游景点。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南浔正探索走出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位于射中村的南浔云豪家庭农场,菱湖镇渔业新联会会长、农场负责人沈晓龙承包了70亩桑基鱼塘,正在尝试这条生态致富新路子。“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产业是最怕这三方面都干,三方面都干不好。”沈晓龙说,在创业初期就考虑到了这点。农文旅融合,农是基础。所以,该农场采用现代化科技来加持生产,在池塘内循环零排放养鱼,还自行研发了大蚕机械化养蚕平台,用现代设施设备完成桑基鱼塘古老而科学的生态养殖模式。

94534adfa389ac19dff686c195f000c.jpg

  靠着养鱼、种桑,开发蚕桑加工品等,沈晓龙渐渐摸清门路,带着周边村民一起,风风火火地搞起了养殖、餐饮、休闲一条龙的乡村旅游。古老又迷人的“桑基鱼塘系统”风光带更是给村里带来了更多的新兴业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村里开起了咖啡馆、民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终究要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菱湖镇农业农村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创新生态循环农业,菱湖还建立了“党建+协会+渔业生产经营主体”模式,开发“数字渔村”智慧化养殖,让传统、低产、低效池塘,变为智能、高产、高效黄金池。

推荐专题

紧扣“5912”工作体系 | 打造美丽繁华新江南

我说两句…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