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出好戏 古韵传新声(下)
2025-03-04 16:369863阅读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的弋阳腔,其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当地通过不断加强地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让弋阳腔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重放光彩。

杨康告诉记者,戏曲是“角儿”的艺术,没有人才就出不了好戏。近年来,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先后5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这个成绩单,在省内同类院团中名列前茅。随着2013年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成立,原弋阳腔剧团的演员全部转入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担负起弋阳腔保护和传承的重任。

这次与陈丽娟一同登台的,还有她的徒弟李慧轩,饰演的是一个宫女,虽然没有台词,但下台后经常向陈丽娟请教唱戏的技巧。作为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的“00”后,李慧轩经常会在抖音上分享戏曲服装、扮相、唱腔,还参与了很多线下演出和活动。在贵州村超现场表演弋阳腔,就让她非常难忘。

古腔要传“新声”,更需要与时俱进。现在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承担主要演出工作的,基本都是青年演员。大家从一出出折子戏演起,复排《张三借靴》《打金砖》《疯僧扫秦》等一批经典剧目,创排了《清贫》《祭碑出征》《方志敏》等现代剧目,不断为弋阳腔注入新元素、应用新手段,让古老戏种焕发新活力,让传统文化走近更多人的身边。

台上演员全情投入,台下观众热情满满。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交织中,弋阳腔这个古老剧种,正焕发新的青春活力,让上饶更加“有戏”。(记者 祝振邦 摄像 洪儒元  责编 罗通 审核 吴胜涛 监制 姜迪飞 孙志红)

我说两句…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