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平阳
Ai Ping Yang
平阳是“中国武状元之乡”。科举年代,尤其是南宋150年间,是平阳武科举极其鼎盛的一个时期。据历代平阳县志记载,这一时期,平阳共有武状元15人、武榜眼5人、武探花6人、武进士296人。在平阳南宋众多武进士中,不乏文武双全的人才。笔者查阅史料发现,南宋淳熙武进士陈有功便是文武双全的杰出人物。
陈有功,生卒年不详,南宋两浙东路温州平阳县宰清乡北山(今属腾蛟镇)人,淳熙五年(1178)右科(武)进士。据《宋会要辑稿·选举·武举》载:“(淳熙)五年四月十一日,尚书省言:拟到武举进士正奏名陈说以下四十四人,推恩:第一名补秉义郎。”
《御笔掌记跋》·陈有功
是科武举第一名为陈说,福州闽县(今属福建省)人,字和中,生卒年不详。同年录取正奏名文进士417人,文状元是姚颖。是科平阳共有4人考取武进士,分别是林韬、王翼、陈有功、林一鸣(后改名林拱辰,后又以文科中举)。
弘治《温州府志·人物》载:“淳熙戊戊陈有功,平阳人。”雍正《浙江通志·选举》亦载:“淳熙年,陈有功,平阳人,阁门舍人。”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所载较为详细:“(陈)有功,宰清乡北山人。淳熙五年(1178)右科(武)进士,历官阁门舍人、金吾上将军、福州观察使(正五品)。旧《志·选举》:其卒也,朱黼挽以诗,有‘逆孺殿岩辞特荐,昵交戚畹绝私书’之句。《东瓯诗存》,其清风高节,盖不减于必胜云。”关于陈有功的死,《东瓯诗存》另有说法。该书点校者张如元(温州学者)认为,陈有功是在湖南(任上)去世。孰真孰假,目前笔者尚未找到文献可供进一步考证。
《御笔掌记跋》·陈有功
自唐开武举,宋有武状元以来,历代皆重文轻武。北宋武科授官一般较文科为低,升迁亦较文科为迟。宋仁宗天圣时(1023-1032)开武举,中式者仅授三班院奉职,为供奉武官最低级(从九品),到了孝宗(1470-1505)时,武举中式者才有了优遇。
乾道元年(1166),以登极推恩,拜武举第一名蔡必胜为成忠郎(正九品)。淳熙二年(1175),“以武科授官与文士不类,诏自今第一人补秉义郎(从八品),堂除诸司计议官,序位在机宜之上。第二、第三人保义郎(正九品),诸路帅司准备将(中级武官,位在副将之下,部将之上),代还转忠翊郎(正九品)。第四、第五人承节郎(从九品)……皆仿进士甲科恩例(《宋史?选举志》)。”
按制,时中武进士的陈有功应以承节郎(从九品)始,逐步历阁门舍人、金吾上将军、福州观察使等职,而后被授予出使金国使臣之要职。
《金史·交聘表》·福州观察使陈有功
陈有功有载职务为阁门舍人,这应该是其多年历练之后的职务。同乡武状元蔡必胜的职务经历可作为参考:蔡必胜考取武状元后,补成忠郎(正九品)、忠翊郎,授江东将领副东南十一将,知邵州,光宗即位后,才被召为阁门舍人,迁带御器械,知阁门事。
陈有功后任福州观察使(正五品),据《金史》记载:“南宋嘉泰二年(1202)(金泰和二年)正月丁末朔,宋焕章阁学士李景和福州观察使陈有功贺正旦。”宋金交战期间,南宋派出的泛使有通问使、奉迎梓宫使、祈请使、通谢使。战时遣泛使频繁,亦显示南宋通和心切。
《平阳县志·人物志》·陈有功
南宋丞相周必大《周益国文忠集》载有陈有功之事迹:“上勤劳万机,每临朝以方寸纸作掌记,微偃两傍而中摺之,置在御手,若内殿,则留香案上。三省、枢密院各奏事毕,即视所记一一宣谕,已乃收之,率以为常。淳熙十一年(1184)八月七日后殿坐,亲以此纸授臣。盖记陈有功、顓大举、赵善诵三人姓名,字画颇类御笔,以小楷不能深辨。玉音云:‘此是去年臣僚荐可为奉使、接送伴副使者,卿选择谁可?’又问:‘刘端仁、姜特立如何?’臣奏:‘皆其选也。’退而宝藏于家。枢密使臣某谨记。”
这段记载说的是,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宋孝宗皇帝告诉丞相周必大,他在选择出使金国奉使、接送伴副使者,名单上有陈有功的名字,而且是第一人选。这也说明了孝宗皇帝对陈有功的器重与信任。民国《平阳县志》称,“其(陈有功)清风高节,盖不减必胜云”,此评价非虚。
陈有功另外有载的职务是金吾上将军(宋)。左、右金吾卫上将军为金吾上将军之省称,属从三品官。《宋史·职官志·环卫官》载:“左、右金吾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将。左、右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将。”陈有功这个职务在史料中没有发现其他佐证,应该是虚衔。《宋史·王彦超传》载:“太平兴国六年,封邻国公……明年,表求致仕,加太子太师,给金吾上将军禄。”
陈有功生前曾与同乡学者朱黼交好。陈去世后,朱黼作《挽陈有功》诗,从诗中可知陈有功人生大略。该挽诗写尽陈有功才学、人品及为官、处世之原则,给予了极高评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深深的钦佩、悲痛及惋惜之情。该诗如下:“生平不肯负所学,高洁清风自凛如。逆孺殿岩辞特荐,昵交戚畹绝私书。不矜虏馆穿正鹄,甘向蛮溪佩左鱼。沅芷沣兰香满路,万人恸哭护灵舆。”
朱黼(1140?-1215),字文昭,人称“永嘉先生”。平阳县宰清乡杉桥里(今属水头镇)人。他是南宋大儒、永嘉学派领军人物陈傅良的学生,因屡举不第,遂躬耕于南雁荡山,治学不辍,以诸生知名当时。著有《纪年备遗》一百卷,已佚,今存摘录本《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入《四库全书》。
目前并无发现陈有功文集留存,但在《南雁荡山志》《东瓯诗存》《平阳县志》中存有一首《石门楼》诗。诗文如下:“百里周遭雁荡山,石门天设不须关。仰高未遇谢公屐,千古凭谁作大观?”
腾蛟全景 吴立卫 摄
1.《平阳县志》:隆庆、康熙、乾隆、民国版
2.《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邓广铭、程应翟主编,1984
3.《宋会要辑稿·选举》:四库全书版
4.《状元史话》:萧源锦著,重庆出版社,2004
5.《东瓯诗存》:[清]曾唯辑,上海社科出版社,2006
6.《中国古代礼俗辞典》:许嘉璐主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
7.《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龚延明著,2006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蔡新祥
编辑:王秀华
审核:白徐潮
监制:吴日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