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当下,东阳统一战线以中心所需、大局所在为圆心,以统战所能为半径,凝心聚力画出最大“共富”同心圆。即日起,东阳日报特推出《统战有为 同心共富》栏目,充分展示我市统一战线发挥优势,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最广泛的支持和力量,以更好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美学院
在三单乡三单村联合自然村蚊子坞,记者看到,一座座古朴的院落静立在群山之中,这些老屋经过“修旧如旧”的改造,褪去破旧杂乱,凸显原汁原味的古村风貌。这里就是林栖三十六院的第一院美学院。一度沉寂的小山村因为三单乡贤林栖的回归重“焕”生机,充满希望的共富之路正在村民脚下延伸。
“共富,不仅仅是输血,更是造血,通过深挖‘非遗文化’和产业植入,建构互惠互利的平台,架设内外互动的桥梁,激活造血功能,达到可持续的发展。”两年前,带着对家乡的挚爱,带着焕活山村的梦想,林栖回三单打造三十六院。
寻迹非遗“东阳土布”
对林栖来说,老家的一汪清泉、一间老屋、一抹山间新绿,都是她心中的“桃花源”。三单乡山地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市唯一的生态乡,林栖三十六院项目与三单乡自然生态气质高度契合,与市委统战部“千名乡贤助共富”行动、三单乡政府文旅产业发展思路高度契合。在市委统战部、三单乡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内外东阳人共同助力,林栖三十六院这一乡贤回归投资项目,于2020年5月顺利启动。
三单清泉
林栖是三单乡联合自然村蚊子坞人,“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2019年度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生活在左”品牌创始人。
林栖三十六院项目总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范围覆盖三单乡全域。项目一期已投资8000万元,其中数百万元用于流转闲置房屋、山林土地,旧屋修缮费用已逾千万元。项目不搞大拆大建,从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游客体验感入手,对村落的闲置旧房进行了修葺,以达到林栖心中“让这里的每一幢建筑都像从地里自然生长出来一样”的效果。串联山岙间各个民宿的山路边,原本有一间老房子。通过屋顶翻新、墙面刷灰,按照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模式改造成“供销社”,为过往游客提供烟酒、副食等生活用品,既为游客带来了方便,又营造了浓厚的怀旧情感,很好地诠释了“微改造、精提升”的应有之义。
茶空间
项目的建设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一些原本在江苏等地务工的村民纷纷回乡。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支付给当地劳动力的人工工资就多达750万元。截至目前,已累计流转闲置房屋178间,异地搬迁古宅古建105间,流转山林600多亩、土地800多亩,打造既可观赏又可体验、既能使用又可分享的耕织文化系列产品。
蓝染工坊
“一个村庄怎么样才能拥有更持久的生命力?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灵魂和DNA。”林栖三十六院深挖三单乡文化内涵,将蓝印花布等非遗元素融入景区各场馆中,再现工艺制作场景,营造沉浸式体验空间。“重新拾起蓝印花布等传统手工艺,并且增加收入。这就是我们区别其他地方的DNA。”林栖表示。目前已建成蓝染、蓝印花布、传统纺织、银器、木艺、豆腐、酒等非遗手工作坊7个,非遗展示场馆及博物馆2个,四大非遗主题民宿共40间。原本在学校食堂里做饭的吕云琴,在蓝染工坊不仅学会了蓝印花布刻板和植物染色,还能参与指导游客体验染色工艺。
蓝印花布展示区
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张巧玲介绍说:“这些非遗手工作坊就是‘共富作坊’,这里共集聚山区老手工艺人、留守人员50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已开展技能培训2500多人次,基本恢复非遗产品基础产能,为活化蓝印花布等非遗产品夯实了基础。”
蚊子坞现已成为我市文旅“网红”打卡点,吸引了慕名而来的游客2万多人次。游客的到来,让蚊子坞的留守村民干劲十足。70来岁的单云娇被聘请为大锅饭食堂的保洁员后,经常天刚蒙蒙亮就忙活开了。甚至有时因为下午有事要忙,凌晨3点就起床,拿着个手电筒搞卫生。平常有游客前来,她还会拿出自家的东西来招待大家。游客的到来,也让村民喜笑颜开,农家自制蜂蜜、霉干菜、糯米酒“不够卖”。留在村里的年轻人逐渐增多,原本不计划回来的村民也有了回乡的意愿。
另外,林栖三十六院还构建三维销售平台,打通三单乡与消费市场对接渠道,实现销售路径多元化,充分利用山区乡镇优势资源,收购当地绿色生态农副特产,通过整合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私域、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在全国销售,多渠道推动农民增收。今年上半年,共收购大豆和大米6000多公斤、香榧600公斤、小京生600多公斤、腊肉600公斤、农家酒3000多公斤,打造“五谷丰登”等助农礼包,有效提升了山区土特产品附加值,增加了三单乡村民收入。
林栖三十六院项目覆盖三单全域
经过两年的物色,林栖又在三单村圣门潭自然村流转了上百间传统民居,准备开发成工坊集群。林栖三十六院项目紧密结合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在经济上使村民增收之外,更让三单村民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精神的富足。
编辑:许琳琳
一审:董之震
二审:王中华
终审:史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