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到三单乡庙后走亲58次,全村人一年增收148万元 东阳民革为结对村“授之以渔”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杜思远
2022-11-24 10:375186阅读

近期,三单乡阁溪村庙后自然村的竹园岭水库修建工程刚刚完工。该工程主要对竹园岭水库进行加固、扩容,确保水库能在干旱期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这口“大水缸”当初得以建成,多亏了东阳民革多次跑前跑后与相关部门对接。

庙后自然村是名副其实的山区村,从三单乡政府出发,还有约10公里的盘山公路。村内现有农户45户,以留守老年人口居多,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在外谋生。早些年,庙后自然村对外连接的道路是条又窄又险的泥路,直到前几年才实施硬化。村内,“大溪”穿村而过,仅有的几陇平地不规则地分布在溪岸。但就是这么一个交通闭塞、条件落后的偏远村庄,在1997年被东阳民革一眼相中,开启了结对帮扶之旅。

“二十世纪90年代,我市开展‘百局联百村’结对帮扶工作,这个活动对我们统战团体是否参加没有硬性要求,但当时的东阳民革主动请缨,在‘百村’外找一个需要帮扶的山区村,作为长期帮扶对象。”民革东阳市基层委员会副主委陈祥鹏说,没曾想当初老一辈东阳民革领导的一个决定,让这份情缘延续了25年。

“当年,他们来村里给我们送大米、食用油、衣服。得知村民日常生活用水没保障,得去‘大溪’里挑水喝,他们就拍胸脯保证,首先帮我们解决饮水问题。多亏了他们劳心,有了政策支持,竹园岭水库才能顺利建成。”现年70岁的村民何梅女说。

此后,每年不定期去庙后自然村走亲成了东阳民革雷打不动的常规动作。25年来,东阳民革开展走亲活动58次。走亲也从一开始的送生活物资向送技术、送产业转变。

“耕地少,山地多,可以种植经济作物;交通闭塞,但生态环境好,可以打造宜居村。”民革东阳市基层委员会主委卢海岩说,庙后自然村要想实现共富,首先要有产业,村民的腰包鼓了,新农村建设才有可为。一直以来,庙后自然村的经济作物是土茶,但这类茶效益低。为此,东阳民革从1999年开始,先后分三批为该村引入“迎霜”、白茶等经济效益好的茶种。村里土地以分包到户的形式分给农户,农户在自家的地上种茶。如今,庙后自然村随处可见依山而栽、绿油油的茶树。

“我家有四五十亩茶园,像白茶青叶的收购价可以卖到100多元一斤,这是以前种土茶时想都不敢想的。”该村70岁的村民张树能说,除了种茶,东阳民革还引进香榧良种,怕村民不懂技术,多次邀请农技专家驻村指导。2021年,仅茶叶和香榧这两项经济作物就让该村村民增收148万余元,人均增收1.3万余元。

此外,东阳民革还为庙后自然村描绘了新农村建设蓝图,并尽可能地为该村捐款捐物。如今,庙后自然村的土坯房已被一幢幢楼房取代,村内有美丽庭院等景观节点,还修建了生态公厕、小型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不少老年人笑言“仿佛住进了城里的小区”。2019年,我市公布年度“最美村”名单,庙后自然村赫然在列。

编辑:严格格
二审:董之震
终审:史莹

评论·2
ciel。
来自浙江金华2022年11月24日
村民增收
读友_7UUGR9
来自浙江金华2022年11月24日
农民增收!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