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传统工艺创新创意应用研修班学员走进木雕小镇 两地手工艺人话非遗传承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楼瑶琳
2023-03-03 08:464573阅读

2月28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贵州传统工艺创新创意应用研修班的学员走进木雕小镇胡先民艺术馆,与我市的工艺美术大师、年轻手工艺人交流座谈,畅谈如何传承创新传统工艺,发展非遗文化。

据带队教师钱锦华介绍,该项研培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本期研修班由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承办,旨在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本期研修班的学员都来自贵州省,投身于水城农民画、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侗族服饰、竹编、木雕、苗绣、蜡染等非遗项目。

钱锦华坦言,自己曾先后带4期学员到东阳考察,每次都有不同收获。“东阳是著名的工艺美术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我曾参观过冯文土、黄小明两位大师的工作室,今天再去,又看到不少新作,让人眼前一亮。胡先民艺术馆是第一次来,精品比比皆是,美不胜收。大师们数十年坚守木雕行业,这种不断创新、挑战自己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非遗文化产业一头连着文化传承,一头连着创业就业。作为金华市人大代表,省工艺美术大师胡先民非常关注东阳木雕红木产业发展和非遗文化传承,在今年召开的金华市第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团审议活动中,他就作了《关于促进木雕红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言,提出了注重传承人才培育、搭平台推动产业转型等多条建议。在我市管它木雕坊负责人金天洪的引荐下,胡先民与其发起了本次座谈活动,给不同非遗领域的年轻手艺人搭建交流平台,启发创意思维,探索跨界融合。

座谈会上,大家介绍了各自的艺术生涯,以及所从事非遗技艺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等情况,表示将在交流学习中寻求创作灵感,探索开展跨界合作。

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文土对晚辈们提出殷切期望:“无论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哪一门手艺,都要挖掘传统工艺文化内涵,融入时代精神。我跟徒弟说,做一件作品,要有震撼力,让大家眼睛一亮、印象深刻,能记住作者名字,不能让人对作品似曾见过的感觉。只有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不断迸发生命力。”

贵州手艺人发言

高俊(从事彝族漆器髹饰技艺)

我是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开发有限公司市场负责人。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始于东汉年间。明洪武年间,逐渐形成一套更有艺术效果和实用价值的漆器工艺,大方土漆研制的“朱漆”被作为贡品上贡。2008年,该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我们高光彝风漆器开发公司在保护传承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基础上,结合大方民间绘画,根据现代市场需求研发了漆器仿古家具、漆画、各类包装盒、旅游工艺品、生活实用品等。这次参加研修班,到东阳参观大师木雕作品,感觉非常震撼,希望漆器工艺和东阳木雕有合作机会。

杨文丽(从事苗绣技艺)

我来自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我们村90%都是苗族人,村民世世代代都在做同一件事——刺绣。我从小跟妈妈学做刺绣。后来,我到浙江打工,学习机绣,并把技艺带回家乡,带动60余名妇女从事苗绣行业。今天第一次看到东阳木雕作品,让我耳目一新,不虚此行。

杨兴元(从事蜡染、刺绣技艺)

刺绣是我们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苗族刺绣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刺绣的图案上。刺绣图案纹样蕴含民族文化,是民族情感的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展示。我们家还成功开发出在丝绸上做蜡染的工艺,这也是我们产品的一大卖点。

李永权(从事根雕、书法)

我们家乡安顺对非遗文化非常重视,希望我们年轻手艺人多出来走访各地的博物馆、大师馆、艺术馆,学习新的理念、新的技艺、新的思维,把学到的东西带回老家。我主要从事书法、绘画,同时也在关注蜡染技艺、木雕、根雕。这次研修考察之旅让我大开眼界,我回去要好好思考,怎么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田雅嘉(从事竹雕工艺)

我主要做竹雕技艺,我妈妈是省级传承人,我是第四代传承人,主要负责在学校做文创产品、生活类产品,并带学生参加比赛。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向大师学习,通过跨界融合,开发更多受市场欢迎的作品,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

东阳手艺人发言

叶晓芳

我是土生土长的东阳人,现在是金华市人大代表,曾获评浙江工匠、全国技术能手。我从17岁开始学做东阳传统木雕。45岁以后,转型做木雕古建园林项目,现在身边带了一批人。我的工作室就在木雕小镇,离胡大师艺术馆200来米。弘扬非遗文化,要传承前辈的技艺。而我也希望过了五六十年,甚至百年后,我们的技艺也能被下一辈人认可,一代代传承下去。

陈德鸿

我老家在建德,毕业于广厦大学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毕业后就拜冯文土大师学艺,跟了三四年。后来,在师父鼓励下,我去中国美院进修,回来继续从事这个行业。学手艺时,师父言传身教,不断助我成长。接下来,我要趁年轻,把非遗文化、技艺学得更扎实一些,用自身影响下一代或周边更多的朋友,一代代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自身的艺术修养和作品的创新方向也很重要,不能固守成规。作品当随时代,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在创作形式、表现方式上融入这一代不同的东西。

李方颜

我是“85后”,老家在河南新乡,毕业于河南工艺美术学校环艺设计专业。毕业后,我的方向就跑偏了。年轻人可以为自己的爱好全力以赴,我就是这样的人,从河南来到东阳,扎根十多年。2007年,我跟随胡先民大师学习木雕图纸设计,后来转型做木雕,又做竹雕,再到年轻人喜欢的手伴。现在卢宅老街开设工作室,和一帮朋友在设计开发文房雅器。我觉得,年轻人在创新这条路上,见得多了,看得多了,就会有思维的碰撞。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家在互联网上、书上,或许无法全面了解东阳木雕的亮点。我希望这次聚会,能让大家更好地认识东阳,有机会多交流、走动,多了解彼此。

刘世华

我来自浙江江山。我在老家时就觉得,学木雕就要到东阳,在江山学三年,不如在东阳学一年。1999年,从学校出来后,就找人介绍到东阳来学手艺。一过来,眼界就打开了。我在东阳待了15年,没停止过学习,后来又去上海待了一段时间。现在回江山,开了工作室,也一直从事木雕,主要雕刻小叶紫檀、黄花梨等高档材质木雕,想通过自己努力,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编辑:赵佳琴

二审:董之震

终审:陈一点

评论·1
读友_7CBGN9
来自浙江金华2023年3月3日
研修学习,融合交流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