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画东阳
歌画东阳 共见精彩
“具有民族气节,对敌英勇作战,为国家作出较大贡献”。
“凌空伐挞,吾军所赖;成功成仁,精神永在”。
这是1938年,时任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给东阳一名抗战烈士的题词。
3月24日是这位烈士诞辰110周年纪念日。3月23日,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档案馆为其举办了纪念座谈会,市委宣传部、统战部,市文旅局、教育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文联等单位,以及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作协、诗词楹联学会等团体参加座谈会,倾听其后人回顾他短暂却壮烈的一生,探讨其在东阳精神谱系中的价值,研究如何褒扬宣传其事迹并保护相关设施。
他就是吴复夏,南市街道西坞村人。他26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85年前的3月16日。
这是不能忘却的纪念,也是不会忘却的纪念。
重温时间深处隐秘而伟大的细节
13个城市,1.5万公里——这是今年82岁的吴永才老人为寻访吴复夏事迹而走过的路程。他是吴复夏的堂侄。从父母的讲述里,他知道了堂叔高大帅气,身高1.86米。更难得的是,吴复夏年纪轻轻却有家国担当。1936年,吴复夏还在中央航空学校,其母为三兄弟析家产并催其成家立业,特意与另外两个儿子吴复唐、吴复虞赶到航校。吴复夏交代家人:“其一对于婚姻,我是随时准备上战场的人,不要害了别人。再一对于家业,我若胜利荣归,我的家产将用以建学校;我若战死沙场,我的抚恤金用以建学校。”
老人还提道,1938年3月16日,吴复夏是从南昌驾机前往杭州袭击被日军占领的笕桥机场。凌晨5时返航,在富阳新登上空遭数倍于己的敌机截击。轰炸机体量大速度慢,不幸中弹起火。危急关头,吴复夏命令同机人员跳伞,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飞机在新登上空急速坠落,看到底下是密密麻麻的农户,吴复夏几次拉升飞机未果,最后进行90度转弯操作,迫使飞机坠落在离村庄200米外的田野里,机头插入土中约8米。事后,从机头中找出吴复夏的部分遗骸。是年6月21日,装殓有吴复夏遗骸的棺材由专列运到兰溪,再沿水路运至王坎头(今画水镇画溪村),县政府组织党政军要员及附近乡镇保甲长和师生万余人,举行迎棺追悼仪式。
从王坎头到西坞,10里的路走了4个多小时。
吴复夏的万元抚恤金全部用于建校。家人捐出15亩土地作为校基,又拨出60亩田产作为学校的教育基金。
对于吴复夏遗骸运回西坞村的细节,市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金承善也予以确认。1985年,东阳要举办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活动,金承善从档案馆里找到两份1938年的《东阳民报》,上面刊登了吴复夏牺牲的相关报道。吴复夏的灵柩从南昌运回东阳,当局组织到王坎头船埠头迎接的党政军及群众达上万人,在东阳历史上少见。由于当时没有复印、摄影等设备,金承善抄写了吴复夏牺牲的这篇报道。等到几年后想再去复印时,报纸已经失踪,所以党史档案里只保留了这份手抄件。但这些资料记载完全对应上吴永才老人提供的相关细节。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松涛则建议通过收集民间资料,从吴复虞(吴复夏的兄长)、金馥桂(吴复夏在省立七中时的学长)等人入手,加强对吴复夏生平的研究,更真实更清晰地还原吴复夏的形象。
通过党史研究打捞更多无名英雄
老党史工作者厉明方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吴复夏没有烈士待遇。直到20世纪80年代,党史和民政部门才开始征集吴复夏资料。当时由文化馆保管的革命文物登记显示,吴复夏牺牲后,毛泽东写给吴家的慰问信和周恩来的题词原件,于20世纪60年代初被原南京军区征集。在资料征集基础上,东阳向省民政局申请确认吴复夏的烈士身份,最终落实了政策。
金承善认为,吴复夏牺牲时虽然很年轻,但从中共党史、抗日战争史、东阳革命史的角度而言,具有重大价值。他是东阳烈士中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题词的第一人也是唯一者。2015年8月,吴复夏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著名抗日烈士和英雄群体名录。
厉明方还透露,据党史部门前几年对抗战专题调研统计,在抗战中牺牲的东阳籍国民革命将士达900多人,但出于历史原因,仅有7人被追认为烈士。这些未被追认为烈士身份的人同样是英雄,不该被历史遗忘。纪念吴复夏烈士,应该立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更多地关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积极贡献的无名英雄。
对此,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严梅兰感言:对于抗战中牺牲在正面战场上却无法被追认为烈士的国民革命军人,我们是亏欠他们的!如今应该还其本来面目,丰富党史红色资源。
毛泽东致信、周恩来题词,这样的“殊荣”在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敬看来,是基于当时国共合作的特殊背景:1938年3月1日,中共中央致信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由各党派、各团体拟订统一战线纲领。3月25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继续扩大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月29日至4月1日,国民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这是国民党自西安事变后制定的全国性抗战纲领。因此,毛、周给吴复夏的题词,对于研究这段统战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复夏精神丰富了东阳精神谱系
正义、正气、正直。市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马樟云用这3个词阐释复夏精神:从地主家庭走上从军报国之路,走上烽火肆虐的抗日战场,吴复夏身上有着强烈的正义感;放弃舒适富裕的生活,执着追求为人民谋福利,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是千秋凛然正气;在战机行将坠毁之际,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说明吴复夏是个正直之人。马樟云认为,吴复夏烈士事迹感人至深,他的身上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可归结为伟大的斗争精神,即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为民族复兴而与外敌勇敢斗争的精神。复夏,即为复兴华夏之意。阐释、弘扬复夏精神,对于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吴复夏(左一)
在严梅兰看来,复夏精神可概括为“爱国为民”。爱国,在于吴复夏富于抱负,勇赴国难,视死如归,为国捐躯;为民,直接体现在改变飞行轨迹,在飞机坠落之际拯救村民,而在牺牲后又捐出家产和抚恤金建造学校、兴办教育。其实,这也是中国士人的风骨,是吴复夏自幼接受的传统文化理念,在日军侵华时代背景下的爆发。
南溪小学校长吴黑雷与吴复夏同姓同宗,曾在复夏小学短暂任职。他认为,复夏精神是个多维度的体系,其核心是爱国爱乡,英勇善战、视死如归都是这个核心的衍生物。复夏小学现任校长潘培梁不仅家就在复夏小学边上的黄泥坎自然村,而且在复夏小学完成了小学学业,对复夏精神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复夏精神到底有哪些内涵?他认为,首先是爱国主义精神,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其次是英雄主义精神,勇于斗争,不怕牺牲;三是以民为本精神,心中装着百姓,为了避开村庄而将飞机迫降于稻田;四是兴学重教精神,建造学校泽被万民。吴复夏把短暂的一生献给了祖国与人民,这是大爱,更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复夏精神的基础上,复夏小学提炼出了一脉相承的校训:仁爱、勇毅、宏志、笃学。
弘扬复夏精神需要全社会举力
纪念吴复夏烈士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与会者一致认为,复夏精神的实质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斗争精神、奉献精神。
新时代如何弘扬复夏精神?
市委宣传部建议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用好吴复夏烈士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拥军优抚科科长王青苗解读了《关于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意见》,提出将建立健全烈士褒扬工作体系,做好吴复夏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发挥红色教育主阵地作用,同时创新群众性纪念形式,吸引社会各界自觉参加祭扫。目前,该局已经制作了吴复夏烈士“云祭扫”微信小程序,正在发动全市机关单位、中小学校参加。4月初将在吴复夏烈士墓前举行纪念活动,通过宣讲让吴复夏烈士事迹走进各个学校。市教育局则建议复夏小学积极申报红色研学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研学活动,让吴复夏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广为人知。复夏小学已利用吴复夏烈士资源,打造了“我爱复夏”的德育品牌,今年将积极申报省级课题。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场婚礼,主持人让10个孩子上台说一句与爱有关的话,结果孩子们讲的都是与爱情甚至是爱钱有关的内容,没有一个人提到爱国。这让我感觉在未成年人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民族复兴伟业,不仅太有必要,而且非常紧迫。”市关工委副主任赵志飞表示,自己将履行好党史宣讲员的责任,把吴复夏事迹作为重要宣讲内容,广泛宣教,让孩子们认识到爱国主义才是最深沉最持久的爱。
文艺是宣传英烈事迹的重要载体。市文联建议通过创作以吴复夏事迹为主题的文艺作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英烈事迹和精神走进千家万户。市作协主席朱榕贵表示,文艺作品不应只描写风花雪月,更要抒写铁血雄风,红色资源是大众文艺创作创新的沃土。作协将以《东阳作家》杂志为载体,组织吴复夏事迹主题创作。市楹联诗词学会会长胡永清已经组织会员创作吴复夏主题诗词,座谈会召开前已上交40多篇。
保护吴复夏烈士纪念设施刻不容缓
座谈中,吴永才和复夏小学两任校长都提及,吴复夏烈士故居年久失修,濒临倒塌;复夏小学内的复夏纪念厅也亟待全面翻修,同时需要完善烈士资料陈设,开辟红色研学空间。
吴复夏烈士墓是市级文保单位,也是浙江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市文广旅体局表示将积极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宣传力度,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旅游发展结合,让吴复夏烈士纪念设施成为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
把吴复夏烈士墓、纪念厅等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结合,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以红色文化推动南市街道各项事业发展,这是南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今年一项重要工作。街道负责人表示,将整合各方资源,做好吴复夏故居修缮、纪念厅布展等工作,把吴复夏故居周边环境整治作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要节点。同时对辖区内的红色文物进行调查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与“飘萍故里”等串连,使街道红色资源串珠成链、织链成片,打造红色研学路线,讲好红色故事,用复夏精神提振南市人民的精气神。
热血洒碧空,万古云霄怀壮烈;忠心贯白日,千秋兰菊荐英魂。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让复夏精神永续传承,就是要用实际行动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支柱,激昂砥砺前行的澎湃动力。
编辑:赵佳琴
二审:董之震
终审:单昌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