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情怀照进现实 年轻人花式摆摊带来新机遇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韦敏航
2023-04-07 13:355347阅读

最近,江北街道亭塘夜市、卢宅市集、第一百货美食街区等集市相继开市,各式各样的美食让众多市民流连忘返,充分体验了东城“烟火气”。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摆摊的年轻人正变得越来越多。有了年轻人的加入,地摊也变得丰富和“洋气”起来。

年轻人的小摊,氛围感拉满。

“女护士下班卖烤肠”“95后大厂女孩裸辞卖盒饭月入4万元”……近段时间,关于年轻人摆摊创业的话题成为各大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摆摊的年轻人,在他们眼中,摆摊是当下人生的选择,虽不能靠此“挣大钱”,但投入小、工作灵活自由都是优点。摆摊可能是暂时的,未来的路怎么走,他们有着自己的答案。

逃离城市生活 移动餐车开往“诗和远方”

3月31日至4月2日,在湖溪镇八里湾共享田园开展的FUN势趣野2023东阳田园文旅市集上,传统美食、特色文创、潮流美食等时尚产品深受游客的喜爱。其中,两辆造型独特的移动餐车型摊位吸引了众多顾客消费,不时还有人拍照打卡。

田园边,湖蓝色的面包车身上印有“出逃的树野”“放肆”“去野”等字眼,后备厢大开,顶部搭设了白色露营幕布,一边悬挂着“贩卖快乐”等标语。“树野泡面”的摊主段永保正在一旁的操作台上为顾客煮泡面、烤淀粉肠,操作完成后,他一丝不苟地将台面来回擦拭干净。

今年28岁的段永保是河南人,先前在上海、杭州等地工作。大城市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去年5月,他在杭州开始了白天上班晚上兼职摆摊的生活。去年7月买了辆面包车,就专职出摊做起美食生意。“虽然没有上班那么稳定,但摆摊更自由,收入也可以。”段永保说,他一般下午四五点出摊,营业到凌晨一两点,有时也会通宵,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营业额有4000元。

客少的间隙,段永保来到旁边的餐车——“喂堡”移动汉堡车处,帮摊主李剑拍摄汉堡制作宣传小视频。每一款汉堡,李剑都搭配不同的特制酱料,精心设计。不同于“树野泡面”,“喂堡”面包车的装修风格是撞色涂鸦的嘻哈风,与人等高的暴力熊摆件、滑板改装的小餐桌,成了打卡者的最爱。

“我们平常会拍摄一些推广视频发布在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上,这次参加田园文旅市集就是主办方看到了我们的抖音视频邀请我们过来的。”李剑介绍,自己原先在杭州营业门店,受疫情影响,门店的固定客流较少,从2021年底开始转型做起餐车生意,通过不断参加周边城市的市集活动,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粉丝,营业额比开门店时涨了好几倍。目前,李剑正和另一个合伙人筹备第二辆“喂堡”移动汉堡车,准备把这个IP打造得更好。

“我们有一个餐车队,大家主营的产品各不相同,有海鲜、汉堡、咖啡、饮品等,哪里有人流量大的市集,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李剑说,杭州钱江世纪公园、杭州良渚大屋顶、宁波香橙音乐节、湖州布谷里文化商业中心……大家正在努力把餐车开往江浙沪各地,努力从“贩卖食物”实现“自我分享”,寻求更多的精神共鸣。

摆摊挣脱精神内耗 实现自我价值

“老板,来三件套。”3日晚,第一百货商场花鸟巷美食街区一家摊位前,排起了长队,老顾客熟稔地点起了炸年糕、炸里脊、炸鸡皮“三件套”。

这是一辆以米白色装饰为主的小餐车,暖黄色的灯光下,今年27岁的摊主黄敏正在炸年糕,而后将其压扁、复炸、刷酱。“这柱形的年糕是我对比了好几家手工年糕后定购的,口感更好。”黄敏介绍,里脊肉和鸡皮都是她制作成串,酱料也是自己调试成的。

黄敏在市集中实现自我价值。

“最初想要摆摊是因为在家带孩子时觉得自己没了收入、少了自我价值。”黄敏回忆,为了让自己摆脱胡思乱想的同时也能兼顾家庭,她选择了时间自由的摆摊工作,还特意通过网络及线下调研,选择热门的营业产品。去年至今,从关东煮到年糕、里脊等,黄敏不断更新产品种类来适应大众潮流,摆摊的地点换了好几个,生意也逐渐好了起来。

截至当晚10点收摊,黄敏共收到160余笔订单。“忙不过来时,公公、婆婆、姐姐也会过来帮忙,还不到2周岁的孩子有时也会来陪我。”黄敏说,虽然摆摊赚得有多有少,但现在的生活是她想要的,她会将这个小摊一直经营下去。

楼庆庆说,摆摊给她带来了更多快乐和自由。

离黄敏摊位不远的“楼记”摊位上,摊主楼庆庆经营着拇指年糕、淀粉肠及自制的花式糖饧。4日是楼庆庆摆摊售卖花式糖饧的第一天,下午4点一出摊,她就将自制糖饧整齐地摆放出来,有比手掌心略小的花朵、凯蒂猫、小猪佩奇、小兔子等各种形状,也有常规的切块糖饧。“目前我做了原味及加了葡萄干、红豆、蓝莓的糖饧,口感比普通的更有嚼劲。”楼庆庆介绍道。

摆好了摊,楼庆庆就热情地将花式糖饧分享给周边摊主品尝。“前几年我试着卖过糖饧,得到很多顾客的喜欢,最近在家闲不住,就出来摆摊。”楼庆庆说,用从长辈手里传下来的制作手艺,实现自己对糖饧的创意制作,这让她感到很自豪、很充实。

把梦想和创意“摊”开来

最近,下午4点便开始营业的卢宅市集,成了不少市民晚上逛街的一个好去处。在市集尾端,有一个装饰简单的小摊,没有店名,仅立着一块手写的“纯手工发饰”牌子。

小摊上的饰品都是李影自制的。

作为市集里为数不多的非食品类摊位,这个小摊的生意意外地还不错。“这个蝴蝶发夹可以和同款花朵搭配,很可爱。”摊前,摊主李影忙活着为顾客推荐合适的发饰。活泼、爱笑是李影给人的第一印象,她说,这是摆摊给自己带来的改变。

“我从小就喜欢捣鼓一些手工作品,一直以来都是我的兴趣爱好。”今年28岁的李影是河南人,她回忆,2019年,她听在东阳工作的父亲说起振兴路夜市的繁华,就毅然来到东阳,支起小摊,把爱好变成了生计,在市区振兴路、江北街道、横店等地都留下了足迹。“生意总是有好有坏的,但这不重要,因为摆摊,我认识了一批又一批朋友,性格开朗了很多。”

为了使自己制作的发饰更受欢迎,李影犹如一块海绵,吸收着书本和网络教程上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4年多来,多亏了老顾客照顾生意,还有的人会追着我上新。”李影说,她会按照时节设计款式,比如今年是农历兔年,她已设计了30余款兔子造型的毛线发夹、滴胶发夹等,计划年均上新100款以上。此外,李影还会将顾客喜欢的款式所需材料包带给他们DIY,满足顾客想亲手制作发饰的需求。

对李影来说,摆摊中最开心的时刻,就是被顾客夸自己做的东西好看,这份自豪感让她深陷其中。“摆摊初期的微薄收入和频繁换场确实十分打击积极性,好在我坚持了下来。”李影说,目前她没有做线上营销,守着自己的小摊就已经是最开心的事情了。

编辑:杨慧萍
二审:董之震
终审:史莹

我说两句…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