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书法演绎百米长卷 陈洪标的书法守正创新之道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张庆
2023-04-26 11:525739阅读

近日,城区黉门广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展,4幅各长达百米的书法长卷吸引了市民驻足围观,欣赏拍照。

吴意琼 摄

这一幕对于作者陈洪标而言,既熟悉又新鲜,“党的理论、文人佳作,借助书法这一载体‘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就是我想看到的场景。”陈洪标说。

陈洪标在创作中

70后的陈洪标是兰溪人,资深媒体工作者,曾在《浙江日报》等媒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担任过县报社长兼总编辑,先后获全国、省级新闻奖和文学奖80多项,出版个人著作16部,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作家书画院特聘书画家。他开创了把现代文本融入书法并与传世古画结合的新风,成为今书古画融合淡墨书法百米长卷创作第一人。

约稿开启书法之门

2011年,陈洪标到桐乡创办县市报《今日桐乡》。凭着多年工作经验,他创新形式,开设“民生热线”,架起市民与政府的沟通桥梁和互动平台,深得市民喜爱,读者的信件纷至沓来。为此,报社每周特地开设一个“读者来信”专版,延续互动,《今日桐乡》也越办越红火。

因办报成绩出色,2013年,陈洪标调任桐乡文化部门,负责改版编辑《桐乡文艺》杂志和《桐乡文化报》。“桐乡人文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像我们熟知的茅盾、丰子恺、钱君匋等都是桐乡人,《桐乡文艺》是桐乡对外宣传交流的一个窗口,我们必须凝聚各地桐乡文人资源,展现桐乡人文风采。”陈洪标说,考虑到作者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先生,他选择用毛笔写信的方式约稿。

“我虽然从小喜欢书法,可从来没有正经学过,当时想到要写信向大家约稿,就想着提升下书法水平。”为了提高书艺,陈洪标选择临摹楷书,可始终不得其门。有一天逛书店时,他发现了“草圣”怀素的狂草长卷《自叙帖》,顿时惊为天人,开始狂热地研究、临摹。为此,他还专门为《自叙帖》覆膜,用毛笔蘸清水在上面反复临摹。“《自叙帖》领我步入书法艺术,到现在我还在坚持临摹,与原帖神韵已有八九分相似,得到一些书法家和评论家的称赞。”陈洪标说,通过临摹,他体会到了“书法的关键在于线条”这一要义,渐渐喜欢上了书法,每次完成书写,总觉神清气爽。

坚守“笔墨当随时代”

日积月累的练习,陈洪标加深了对书法的体悟,也渴望有所成就。“书法这条路很难走,我又是半路出家,想到我临摹的第一本字帖是折叠本长卷,当时就向朋友打听专门写长卷的书法家,他们都说微乎其微,现在也鲜有人写。”陈洪标说,长卷书法作品稀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长卷书法需要长时间持续创作,对体力要求高,年纪大的名家吃不消;二是长卷书法作品不易变现,鲜有人收藏,市场很小。但了解到这些情况的陈洪标不仅没有气馁,反而坚定信心,力争有所作为。

作为媒体人,陈洪标始终坚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018年,已供职于浙江传媒学院的陈洪标决定将现代文本融入长卷书法,践行“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

从产生设想到完成创作,陈洪标付出常人难以忍受的辛劳,“百米书法长卷讴歌建党百年”项目成功入选浙江传媒学院的艺术精品项目。之后,陈洪标历时三年,六易其稿,圆满完成了创作任务。2021年5月28日,“陈洪标百米书法长卷展”首展在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思镜湖广场举行,抄录《〈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的百米长卷引起了师生的强烈反响。为了创作这件作品,陈洪标之前试写了1000多米!

这次创作的成功,让陈洪标更加坚信“笔墨当随时代”,并把百米书法长卷作为创作方向。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在这个重要节点,如何传达学习伟大精神、指导实践?陈洪标不仅创作了百米长卷《学“习”笔记之“八八战略”》,还为东阳“量身定制”了两件百米书法长卷《“千万工程”东阳篇》《历代名家东阳诗词选抄》。3幅长卷共计3.8万字,长达380米。“这一次又破了纪录,创作时间只有20天,单日最长书写时长达16小时。”陈洪标打趣道。

走出书法创新之路

陈洪标的书法长卷创作,一路走来,新意满满。

在决定创作首幅百米长卷时,陈洪标就面临四大难题:写哪个文本?写多少字?书写用哪种格式?用什么字体?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面对一连串的问题,陈洪标深思熟虑,选择了《党章》作为文本。在多次试写后,决定抄写7800多字的总纲。同时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在多种形式尝试后,决定用现代文本的标点符号来断句分行,并采用行书为主、楷书为辅、草书点缀的方式创作。最终,长卷徐徐展开,字字筋骨充盈,又不乏灵动大气。

“在此之前,我书写的最长的长卷也就40米,百米真的是一个大工程,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细节问题。像断句就尝试过圈圆圈、蘸印泥等多种方式,观赏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最后是黄亚洲写红船的一首诗歌给我带来灵感,党史不就是世界上一部最伟大的史诗吗,何不采用诗歌断句法?”陈洪标感叹,“真的是尝试百变,其义自见。”

对于陈洪标来说,不写则已,写就要出彩。因此,他对每一幅作品都绞尽脑汁,力求神形兼备。在创作第三幅百米长卷作品《学“习”笔记之百种精神》时,陈洪标正为如何创新书写形式而困惑,搁毛笔时不小心将笔掉到了装清水的碗里,他就用餐巾纸擦拭笔尖。当他准备将餐巾纸丢弃时,无意间一瞟,发现墨在纸上呈现两边浓中间淡的透明效果,给人以空灵之感,这不就是自己想要的效果吗?发现“新大陆”的陈洪标立马开始调墨,经过3个多月的尝试,最终找到了解决之道,写在生宣上的淡墨不但不会洇开,还呈现一种清澈的通透感,自成风格,惹人喜爱。

学书法的人都知道“淡墨伤神”。用淡墨写出来的字没精神,与生宣、小字结合更是“死路一条”,陈洪标却反其道而行之,改变了书法传统的蘸墨方式,并借鉴了中国水墨画的技法,让淡墨书法的每一笔画就像是一幅微缩的水墨画,给人以空灵、淡雅之意。

从此,陈洪标开启了淡墨书法的全新创作历程。“每写一笔都很开心,越写越来劲。”回想起当时肆意泼墨挥毫的情景,陈洪标至今仍颇为兴奋。因为长时间创作导致他身体受伤,但他只要说起书法,就浑然忘却了伤痛。

除了书写内容与形式创新,陈洪标对作品的展示形式也与众不同。一般的书画作品都在室内展示,陈洪标的书画展却“深入市井”,在校园里,在广场上,甚至在田间地头……

“书画是一种表达形式,百米长卷放在老百姓途经之地,更能引发其好奇心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不知不觉就达到了入脑入心的宣传效果,甚至引发口口相传的公众传播效应。”陈洪标说,创作只有面向大众,扎根人民,才能生生不息,这是他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

道无止境,匠心远航。今年杭州将迎来亚运会,陈洪标又计划创作关于杭州的长卷作品,呈献给新时代的新盛事。

编辑:赵佳琴
二审:董之震
终审:陈一点

我说两句…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