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浙大教授上的课 为吴宁二中少年们点亮了科学之灯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张耀 通讯员 葛俊倩 王桢 程潇
2023-05-08 21:305634阅读

“时隔12年,再次回到母校,我感到很亲切,也为母校有了更好的发展感到高兴。”昨日,溶酶体和离子通道领域世界知名专家、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求是讲席教授徐浩新回到母校吴宁二中,与该校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和科学研究心得。


徐浩新是吴宁街道江滨社区河头村人,1982年就读于吴宁二中,1985年考入东阳中学。1988年,他以全市高考第二名的好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处学习、研究。

“两年前,我收到了一封来自法国医生的电子邮件……”讲座伊始,徐浩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将邮件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邮件中,一名法国女医生表示,她受到徐浩新在201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的启发,采用“EGFR抑制剂”治疗了3位患上残毁性皮肤角化病的小病人。这3位小病人在经过长达一年的治疗后,身体各指标恢复正常,逐步学会了走路,回归了正常生活。

“科学研究是从0到1的过程,我很高兴自己的研究可以帮助到这位医生和她的病人。”徐浩新以科学研究类比学习入手,激励同学们要用科学武装自己,同时以身边的科学现象为例,指导同学们要打好基础知识的根基,多观察、多动手,通过实验测试、与老师交流、深入探析等方式培养自己对每一门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名科学家,专研只有我有而别人没有的东西,这种感觉很酷”等充满人文色彩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展示了徐浩新丰富的学识和宽阔的学术视野。演讲最后,他以自己的所思所想,勉励同学们珍惜时光,不惧压力,坚定信念,勤奋学习。

互动交流环节,学弟学妹秒变“迷弟迷妹”,积极与这位“大咖”级别的学长互动交流,并提出了当下困扰着自己的问题。“科学源于生活,那该怎么发现生活中的奥秘呢?”“您坚持探索的动力是什么?”“有什么好的小妙招可以提升数学成绩吗?”面对问题,徐浩新结合发生在大家身边的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给予解答。

“学习徐浩新,争当科学家!”在徐浩新班主任、退休教师张晓峰的号召下,在场同学们的口号声响彻报告厅。大家直呼过瘾,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将以优秀校友徐浩新为榜样,从基础做起,保持一颗永不放弃的向上之心,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徐浩新回访母校对吴宁二中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契机。为传承科学家精神,赋能新时代发展,激励引导青少年学习科学家精神,该校还将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教育与教育教学应用的融合发展,通过科学家讲述背后的故事,让科学家精神见人、见事、见物,带领更多学生走进科学,感受科学的别样魅力。


徐浩新初中班主任张晓峰:

感动于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任教

过去30多年,徐浩新在美国过得风生水起。他不仅获得过斯隆研究奖、美国密歇根大学杰出教授奖等奖项,还获得了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受到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接见,并担任首届国际科学界盛会“高登会议”细胞器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会议主席。

去年,徐浩新正式辞去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之职,回国全职加盟良渚实验室任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并同时担任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

在张晓峰眼里,徐浩新获得的优异成绩和拳拳爱国之心,和他上学时的表现一脉相承。“徐浩新是我到吴宁二中担任班主任的第一届学生。当时他在班里担任副班长兼学习委员。”据张晓峰介绍,徐浩新天资聪颖、悟性很高。同时,他的学习方法很好,每天会利用课余时间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划出不懂的地方,再在上课时认真听讲,搞懂、吃透每一个知识点。晚上睡前还会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所以考试总拿第一名。

徐浩新还热爱劳动,爱动脑筋。当时学校布置的劳动作业要求每个班要到附近的河头溪滩挑沙回校做沙坑,很多同学都是用畚箕挑,每趟挑的沙量不多。在徐浩新看来,这样的运沙方式并不科学,于是,他从家里拉了辆手推车运沙。手推车运一次的沙量能抵上10个同学用畚箕挑的量,在他领导下,班级劳动任务很快就完成了。  

聪明的徐浩新也爱乐于助人,同学们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总会向他请教,他也有求必应。当年,张晓峰有意安排成绩较差的同学和徐浩新坐,想让他带动同学一起进步。徐浩新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常常教会同桌许多的解题思路。一段时间下来,同桌的成绩进步很大,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还感染了班级的所有同学,不知不觉间提升了整个班的学习水平。

“他做事的态度、干事的劲头、无畏困难的精神、热血丹心的家国情怀,都能从他上初中时的种种表现反映出来。如今他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到祖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力量,我为他感到骄傲。”面对学生的爱国之心,张晓峰更是赞不绝口。


12年前,她向徐浩新献花;12年后再聚首,她已是浙大研究生

时隔十二载 薪火再传承

回到母校为学弟学妹们作讲座的徐浩新,还遇上了一位12年前就认识的学妹——该校2013届毕业生史可鉴。

2011年,徐浩新在受到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接见后回国探亲,吴宁二中得知后邀请他到学校为师生作讲座。讲座上,学校安排了当年还是初一新生的史可鉴为徐浩新献鲜花。

“当时听说学校里要来一位受过美国总统接见的科学家,而且还是我们的学长,大家都非常激动。我也很幸运能作为学生代表,向他献花。”尽管事隔多年,但史可鉴对当时的场景依旧记忆犹新。“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一位学术圈的‘大牛’,我又崇拜又兴奋。那个时候我其实连科研究竟是什么都还不太清楚,只有一些浅薄的理解,所以心里还有一种探索新世界的好奇和渴望了解更多知识的兴奋劲。”

后来,徐浩新还和史可鉴进行了互动,告诉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进行持续学习和研究必不可少的,要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尽早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多重视和关注基础研究。

初次接触下来,史可鉴觉得徐浩新和她想象中的学术大佬并不一样,他不仅幽默风趣还平易近人。特别是徐浩新的一番话,让史可鉴学到了一种看问题的新角度,也增强了信念感,让她目标更加清晰,能够更合理地看待学习生活。

同时,史可鉴也非常感激母校给了她全面发展的机会。她在初中所参加的各项活动都得到了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这对她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经历既是她快乐的回忆,也是宝贵的财富。

后来,史可鉴踏着徐浩新的脚步,考上了东阳中学,又考进了浙江大学。如今,她已经是浙江大学的一名在读研究生。

时隔十二年,回到母校再次聆听徐浩新的讲座,史可鉴有了新的感悟:“要适应社会需求首先要明白社会的需求是什么,然后投身到实干的土壤中去,多关注一些交叉学科,努力去拥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全面的能力。”

讲座结束后,史可鉴也被邀请上台和学弟学妹们分享经验。“每次回忆过去,我都是充满怀念的,所以珍惜当下非常重要。另外不管是努力读书还是插科打诨,要努力让自己快乐,因为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后面还有更加精彩的人生在等着我们。”

这一次向徐浩新献花的是初一(10)班女生钟心源。她在感到荣幸的同时,也对徐浩新非常敬佩,这场讲座对她而言既是鼓舞,更是指引。“我要向徐教授和史可鉴学姐学习,培养兴趣,拓宽视野,努力读书,长大后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编辑:韩力慧

一审:葛俊倩

二审:王妮娜

终审:王永伟

我说两句…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