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接踵进京 两人参与营造京城
歌画东阳客户端通讯员 胡江荣
2023-05-17 09:475045阅读

歌山镇西宅前山胡氏历来有良好的家国情怀,870年来涌现了众多仁人志士,为国尽忠,为民做事。

据有关史料记载,前山胡氏始迁祖胡辑的第八代孙胡均道、第九代孙胡文瑄、第十代孙胡宗池,祖孙三代应召进京公干,以一生践行家国情怀。

胡均道:料理田赋客死越南

元末,朱元璋四处征战,为了解决军队粮食问题,号召军队屯田种粮。

洪武初年,对于军队开垦田地所种粮食,朝廷不予收税。但到洪武中期,军屯所获粮食也必须上交税收,国家税务人员因此大量增加。于是朝廷下令,在各地招募有一定文化和工作能力的人员,料理田赋公税。

胡均道(1339-1388),字仲议,号牧隐,他学业早成,心智明亮,居家孝悌,禀性严谨,动止中礼,受人尊敬。洪武十九年(1386),朝廷下令让胡钧道负责管理田赋公税,并被派往北京。

洪武二十一年(1388),终于有人接替这份苦差事,胡均道得以返回故乡。他买了一头毛驴,驮着行李,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走到了安徽淮河边上的一个渡口。淮河关吏看到胡均道有一匹毛驴,就将其拦下,说要过这个关口就得留下毛驴。胡均道恳求关吏高抬贵手,关吏就以他的驴是偷来的为由,把胡均道关押起来。经再三审问,胡均道拒不承认,官府无计可施。恰逢朝廷又招募兵员,当地就将胡均道作为兵员,发配到交趾日南郡即今越南中部。

在徒步两个多月后,胡均道终于到达日南郡。此时的他体力严重不支,重病缠身,于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在戍所逝世,年仅50岁。

胡文瑄:漕运物料营建故宫

胡均道的儿子胡文瑄(1372-1418),字季彰,自幼颖悟,史书过目成诵,操行出群。明洪武末年任两淮转运使,负责德州粮储的漕运。他工作兢兢业业,每次将粮食转运至山东德州,历尽艰辛而不言苦,从未逾期。

明永乐初年,朝廷准备迁都北平,着手营建皇宫(今故宫),两淮转运使受命负责运输营建皇宫的先期材料及粮草。胡文瑄接到任务后,决定派几十条船,沿京杭大运河把物资运到燕京,自己上船督运。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终于顺利地把物资送达,受到了负责营建故宫官员的热忱接待。消息传到时任两淮都转盐运使的同乡何士英耳中,他立即向胡文瑄表示热烈祝贺,并勉励他继续努力,为家乡争光。

以后的几年中,胡文瑄不辞劳苦往返于京杭大运河,出色地完成每次任务。常年风里来、雨里去,胡文瑄终于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终年47岁。何士英惊闻噩耗,亲撰悼词:“从容乎,儒者之风。进退乎,君子之德。自天佑之乘裕后昆,永致子孙千亿也。”时任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的同邑卢睿, 山东布政使左参政蔡贵道合撰墓志铭。中书舍人、奉训大夫、吏部员外郎吴希纯为墓志铭书丹。

胡宗池:入幕刑部协理议刑

胡文瑄的儿子胡宗池(1413-1483),字孟钦,号筠泉清隐。他从小勤奋好学,俭以持家,孝以事亲,乐于助人,广交朋友。

有一次,20岁的慈溪人陈熙为亲戚送粮到东阳,胡宗池热忱相邀到其家做客,并陪同游览了前山十二景,陈熙当即赋诗相赠。两人此后结为忘年之交,陈熙进士及第后官至刑部大司寇。

胡宗池精通《易经》,以堪舆见长。山东布政使左参政蔡贵道是他父亲的好友,对他评价很高,说他为人处事得体,具有君子之风。胡文瑄去世后,蔡贵道不忘旧情,常与其往来。

永乐年间,朝廷招募兵员,胡宗池从年满15岁起就积极应征,三次报名从军去北京。第三次从军时,路过山东拜见蔡贵道。蔡贵道认为凭胡宗池的学识与能力,当个小兵太可惜了。胡宗池却答:“每次只要想起我祖父为国尽忠而客死他乡之事,我就悲痛不已,理应为国尽忠,没什么可惜的。”蔡贵道听后,认为胡宗池出身工匠之乡,又有文化底蕴,精通堪舆之术和营造技艺,恰好老朋友陈熙已任刑部大司寇,刑部正要扩建楼宇,建议陈熙向兵部申请免除胡宗池的兵役,让胡宗池在陈熙手下做事。

胡宗池来到北京,如愿免去兵役,成为陈熙的幕僚。后来他在庞公庙一带为刑部相基选址,建造房舍。因为他足智多谋,还经常帮助陈熙料理公事,议罪定刑,多年之后才返回故里。71岁寿终时,陈熙为其撰写墓志铭,称其“贻厥孙谋,以燕翼子,府君有焉,宜乎议刑。百代俎豆,千秋者也”。

编辑:严格格
二审:董之震
终审:史莹

我说两句…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