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画东阳
歌画东阳 共见精彩
“雕花状元”刘明火雕刻的《金山寺论佛》琴枋
30多年前,一座集结了东阳木雕“三巨头”作品的传统民居消亡,部分木雕构件藏身肃雍堂,尘垢掩埋下的不世风采,令人视之而摧肝裂胆——
“这就是东方洛可可!”
198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学教授戴复东来到东阳,伫立于上卢杨溪“十八间头”内,看着满屋繁而不复、美而不俗、多而不乱的木雕雕饰,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戴复东教授诚恳地问陪同考察的东阳籍建筑专家洪铁城:这房子已经濒危却无人管护,如果倒塌就太可惜了,能不能拆几榀梁架卖给同济大学作为教学模型?
1991年,戴复东教授念兹在兹的这幢传统民居作为“危房”被拆除,闻讯赶来的村民捡拾废料劈为柴火,许多精美的木雕构件毁于一旦。部分幸存构件被市文保所拉到卢宅肃雍堂建筑群,栖身于东吟堂的楼上。曾经的雕梁画栋,在幽暗隐晦的木楼板上一躺就是30多年,仅有两组大件得以一见天日。
杨溪十八间,曾经风光无限等闲过,最终却“花钿委地无人收”。
幸有一位倔强的老人,在为它而苦苦奔走呐喊,期待让这些残存的构件适彼乐土,爰得我所。
刘明火雕刻的牛腿,上面的“洋狮子”雕刻风格为刘氏独有
十进古宅觅奇珍 苦证得求双泪流
走进卢宅肃雍堂建筑群,踩着昏暗的木楼梯上到世雍堂二楼,日光斜照下的浮尘中,一堆堆雕花构件静默不语。“看这只牛腿上的洋狮子,面部瘦长如狼,典型的刘明火风格”“这块凤穿牡丹的花拱,凤凰的腿粗壮有力,尾羽内卷如钩,正是黄紫金的技法”……年近七旬的金柏松左顾右盼,时而蹲下身子,如数家珍般地向随行的相关领导介绍这些宝贝。
自从今年2月底,这些构件从东吟堂楼上搬到世雍堂楼上后,金柏松已经8次上楼。这之前他已经上过东吟堂5次。每次他都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形成了一份简单的考证日记。
刘明火雕刻的《琴棋书画》雀替
这些年,因为撰著《东阳木雕文化志》和《东阳木雕·民国大家》,金柏松发掘出了被埋没的“雕花状元”刘明火。2021年5月,在他的努力下,刘明火把作的义乌佛堂“吴棋记”民居浮出水面,随即有朋友告诉他:市博物馆展出的一组牛腿上的狮子,和“吴棋记”的一模一样;同样的牛腿花拱,肃雍堂建筑群的嘉会堂内也有一组。经现场查勘并多方求证后,金柏松认定,这两组《骑狮女将》牛腿及其座斗花拱,均为刘明火的倾心力作,而且出自杨溪十八间的3间堂屋。
随后,在市文保所的支持协助下,金柏松八上阁楼,考证认定了杨溪十八间更多的木雕构件。除了展出的两组牛腿花拱,另有2根浅浮雕狮鹿鱼鸟和花卉的大抬梁、2根龙纹大梁、4组“洋狮子”图案象鼻梁、7只雀替、1组《桃花源》琴枋和刊头、2块花鸟夹堂板,几十个花篮形座斗以及大雀替、船篷轩等其他散落构件。除了4只“两面正”《东吴招亲》雀替由杜云松雕刻,3块博古琴枋、2块《凤穿牡丹》花拱由黄紫金雕刻,其余构件都是刘明火操刀。
杨溪十八间最重要的3间堂屋廊檐部分构件基本上都在,只是少了门面和2只靠墙牛腿、1只靠墙雀替。难得的是,这幢房子集合了民国时期东阳木雕界“三大巨头”的作品,分别是“雕花皇帝”杜云松、“雕花状元”刘明火、“雕花宰相”黄紫金。
“雕花皇帝”杜云松雕刻的《东吴招亲》雀替
这样的重大发现,让金柏松欣喜欲狂。
1993年11月20日的《光明日报》,刊载了洪铁城写的《杨溪十八间》,他在文章里向当时的市文化局领导力陈这幢房子“非同一般”:“因为它不仅仅是东阳木雕民居一个时期的代表作,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刘明火、杜云松、黄紫金三位东阳木雕民国巨匠共同创作的成果,共同革新的成果!”为此他举例:仅拿雕花牛腿人物何仙姑那双丹凤眼的双眼皮来说吧,不到三四分尺寸,却雕得深深的、长长的、匀匀的,真是说多美就有多美,恐怕全天下的女人也长不出来。
几乎看遍了东阳木雕民居精品的洪铁城指出,在杨溪十八间,“有千年历史的东阳木雕人物比例,被杜云松们大胆地变革了”——过去东阳木雕跟古时砖雕石雕一样,人物都以头部身段1∶5的比例出现,杜云松们认为矮墩墩胖乎乎的不美,就在这个十八间上改成了1∶7的绘画体人物比例。这一改非但要有胆量,同时还要有极高的人物绘画技术。“他们成功了,使东阳木雕从此出现了新的面貌。”在洪铁城看来,杨溪十八间就是东阳木雕从“雕花体”转向“画工体”的滥觞。
为了证实洪铁城的说法,从2022年9月份起,金柏松一趟趟地跑肃雍堂和市博物馆,在满楼古建筑构件堆里清理甄选,同时向洪铁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请教求证,咨询了当年组织人手把构件拉回来的原文化局副局长王九成和文保所原负责人。爬上积满灰尘的阁楼,每次都有发现的惊喜,每次都有心疼的失落,“见到三巨头作品,特别是得到陆光正大师的认同,心底的喜悦和成就感无以言表。但是看看它们蓬头垢面、继续风化的样子,又心疼无奈,泪流心底……”
刘明火雕刻的骑狮人物牛腿花拱
烽火抗战隐乡间 雕成佳构鬼神惊
窥一斑而知全豹。当年赫赫有名的杨溪十八间,前世今生有何故事?
“第一次知道杨溪十八间是因为华德韩所著的《东阳木雕》,书里的王盛彬传记提到他建造的宅第杨溪十八间,可惜只有寥寥数语。”金柏松说,王盛彬(1900-1960),又名能芳,上卢杨溪人。1913年考进金华贫民习艺所学习木雕技艺,学成后在杭州仁艺厂工作,后来到上海租屋开作坊。1922年和两个弟弟一起创办王盛记雕刻木器厂,先后聘请了杜云松、马凤棠、卢连水、刘明火、徐森立、徐福根等高手担任把作师,员工超过百人。由于质量过硬,半数以上产品销往美国。宋美龄在上海时还购买过“王盛记”所产的雕花樟木箱。1937年“八一三”事件后,“王盛记”歇业,当时刘明火打算去香港。王盛彬兄弟决定回乡建造“十八间头”,力邀刘明火把作,刘明火又邀请杜云松、黄紫金联手。“华德韩在书里说,杨溪十八间的把作师傅是刘明火和卢连水,这不准确。”金柏松说,卢连水的履历表记载,他于1928年8月去香港,1938年12月底才回乡。
刘明火把作杨溪十八间,此事确凿无疑。而洪铁城《杨溪十八间》一文则指出:杜云松和黄紫金一起参与了此项工程。洪铁城还告诉金柏松,陆光正大师曾证实,杨溪十八间已经损毁的一组八仙牛腿,就是杜云松的作品。同时,经陆光正大师鉴定,4只《东吴招亲》雀替也是杜云松的作品。陆光正的夫人以前在杨溪十八间教过书,陆光正多次去过杨溪十八间,对此幢建筑上的木雕非常熟悉。
“杨溪十八间现存的木雕构件,绝大多数由刘明火操刀。根据当时业内惯例,一班工匠包活,把作师傅负责重要部位雕刻,搭班师傅负责次要位置雕刻。虽然杜云松、黄紫金行业地位和刘明火不相上下,但因为刘明火是总把作,负责3间堂屋雕饰顺理成章。4只雀替为杜云松操刀,应该是堂屋活多而由他搭把手。厢房、门楼等主要由杜云松和黄紫金雕刻,可惜已经毁损无存。”金柏松说,黄紫金的职工登记表上,也有“在本县北乡杨溪王盛彬家内做木雕”的记录。
1950年土改时,杨溪十八间收归政府所有,由村集体使用,后来被作为村小学校舍。由于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这幢精美的雕花楼长年失修,后又遭到冰雹袭击,却始终无人管护,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是破败不堪,门楼、厢房先后倒塌。1991年,村里决定拆除此楼安排村民屋基,请示文化局如何处置剩余构件,王九成遂组织文保所部门将构件拆运到肃雍堂。
倒塌之前的杨溪十八间,是来东阳考察建筑木雕专家学者的必到之地。洪铁城就多次带着他们瞻仰这处“东方洛可可”。1983年夏,他带着浙江省土木学会的专家们前往调查,“调查组负责人、省建筑设计院唐总,仰着深度近视眼痴痴地看了好一阵子后走到我身边说,省学会准备选东阳民居的幻灯片,代表浙江参加中国建筑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大庆,看来是选对了!”
可惜,当1991年10月全国乙丙级设计院优秀建筑设计评选活动在东阳举行时,杨溪十八间已经被夷为平地……
“雕花宰相”黄紫金雕刻的《凤穿牡丹》花拱
暮年奔波护瑰宝 适彼乐土复风采
“三巨头联手,画工体杰作,特别是刘明火因为英年早逝,存世作品极少,弥足珍贵。我现在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杨溪十八间3间堂屋的廊檐部分复原,不仅要让这些木雕文物为世人所认识、所珍惜,还要让它活起来。”为此,金柏松一次次与相关部门、单位沟通,希望给这些构件找到合适的安身场所。“最理想的是利用卢宅明清建筑群二期保护利用项目复原,如果能够纳入新建的市博物馆展陈规划中也蛮好。”金柏松说,幸好市文保所一直妥善保存,构件绝大部分都在,复建应该不难。
目前,金柏松的呼吁已得到市文旅局的高度重视,分管领导亲自查看存放现场,表示将积极争取专项资金,让杨溪十八间的残存构件以理想的方式重见天日。
杨溪十八间幸存构件目前栖身于世雍堂楼上
“我之所以对这件事锲而不舍,就是怕时日一久,今后可能无人记得杨溪十八间了,这些宝贝会和世雍堂楼上的众多普通木雕构件一样,在风化虫蛀中变为粉尘,甚至在其他无妄之灾中化为乌有。”金柏松说,希望大家都来关心这些宝贝,让杨溪十八间的雕花构件“适彼乐土,爰得我所”。
编辑:刘海杰
二审:董之震
终审:史莹
歌画东阳 共见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