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千万工程” 二十载 东城村美业兴奔头足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张庆 通讯员 叶凯
2023-06-20 15:394862阅读

夏至时节,多彩的田园和村庄相映成趣,广袤乡村各美其美,一幅“村美、业兴、民富”画卷在东阳三乡大地徐徐铺展。

这一乡村新图景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千万工程”。 

二十年勤耕不辍,二十年久久为功。我市始终牢记嘱托,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坚定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不断探索乡村振兴东阳路径,夺得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省首批“神农鼎·铜鼎”等荣誉。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171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663。截至2022年底,全市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10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分别达83.48%、35.65%。

全域美 擦亮乡村振兴靓丽底色

乡村要振兴,环境须先行。

湖溪镇八里湾村便深谙此道。2018年,村庄开启“十佳村”创建步伐,内外兼修,不仅做好美丽庭院、村庄绿化、水系改造、管线整治、景观小品等建设项目,还巧妙利用山、水、林、田、湖等资源建设独具一格的“共享田园”,实现全域共美。

这一美就美出了“圈”,这个既无出众风光、又缺名胜古迹的无名小村吸引了研学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等“伯乐”竞相入驻,游客也纷至沓来,成为最火热的乡村旅游打卡地之一,村集体收入更是突破百万元大关。

八里湾村是个例吗?它是我市高标准打造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我市以“十佳村”创建为载体,不仅形成了“上下一盘棋 同心搞创建”的良好格局,各创建村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摸索出了环境整治型、全域共美型、文化引领型、产业植入型、创新突破型、乡贤助力型等六大特色创建模式,不断刷新村庄“颜值”,提振乡村产业,丰富村民生活。

亮眼的“成绩单”便是最好证明。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8个、未来乡村4个、美丽宜居示范村20个,“歌山乐水”示范带还入选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

产业兴 夯实乡村振兴特色根基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

我市城东街道寀卢村便是这一理念的有力践行者。在寀卢村5G共享田园上,绿油油的稻田上生机勃勃,无人机忙着施肥。种粮大户只需登录“智慧寀卢”云平台,便可在线实时查看稻田状态。

二十年来,寀卢村始终把“科技强农”作为深化“寀卢经验”的方法和路径。在全省加快建设数字浙江的背景下,寀卢村创新开发农房在线、数字田园、来卢e村通等特色应用场景,大力开展5G农业示范园建设,开启土地肥力智能化监测,无人播种、耕作、收割现代农业模式,并打造“寀卢严选”品牌,深化农产品数字化管理,提供线上线下销售服务,推进农业“机械化”走向产业“数字化”“融合化”,成为农业农村领域新技术运用的先行者。

产业强村的路径不仅限于此。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我市不仅以数字技术赋能,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打造了15个“共享田园”,还将村庄特色资源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做深“农业+”文章,深化产业植入,打造了“横漂”村、道具村、木雕红木村等一批特色村,推动产村融合、因地制宜地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可以说,“千万工程”不仅带动了我市乡村专精特优产业的迭代升级,而且打开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新引擎,让更多乡村有了“造血”功能。

城乡融 解锁乡村振兴共富密码

如果城乡是割裂的,那么共同富裕就遥不可及。

二十年来,我市牢牢把握“千万工程”中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和原则,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

要问城乡融合给农民带来了什么?花园村村民的答案已经写在了笑脸上。

从解放前的“草棚泥房穷人家”,到改革开放初置办蜡烛厂点燃致富梦想,再到新时代的“村强民富人人夸”,花园村在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花园集团董事长邵钦祥的带领下,探索出了一条“以工强村、以商兴村、就地推动农村城市化”的“村域小城市”发展之路,成为浙江“千万工程”的先行示范,成为产村融合、城乡融合的典范。

二十年来,花园村不仅人人参与花园村建设,人人享有花园村发展成果,村民人均年收入更是达到16.5万元,是2003年的8.4倍,成为远近闻名的共富村。其“小事大事不出村,矛盾纠纷不上交,村民零上访”的治理成就更是人人夸赞。

“千万工程”的二十年,是我市新农村建设迭代升级的二十年。久久为功,方可善作善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让我们继续深化“千万工程”,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编辑:赵佳琴
二审:董之震
终审:单昌瑜

我说两句…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