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女作家笔下廿四间头的轻盈与厚重
歌画东阳客户端来源:潮新闻
2023-06-26 16:484670阅读

中篇小说《廿四间头孤燕》以诗人、作家卢文丽的老家东阳“上卢”为故事发生地,讲述了一个孩子们保护小燕子的故事,其中又涉及生态意识、自然主题和古建筑群保护。

上卢村位于东阳市东北隅,始祖卢氏居住锦溪上游。东阳上卢属“九支卢”,多为五代后周柴荣后裔。上卢村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其中,尤以位于村南的廿四间头最具代表性。婺派建筑是中国国学的活化石,廿四间头、十三间头是婺派建筑的基本单元,也正是明清建筑中的典型,是大户人家住的大宅院,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大院落、追求朴素自然的景致安排也都凸显出独特的文化印记,这些特质共同构成东阳婺派建筑的别具一格。

对于作者卢文丽而言,这些古朴而富质感的风景是她童年常见且熟悉的日常生活,对古建以及廿四间的情结,在她之前的散文集《温暖村庄》和长篇小说《外婆史诗》中已有详细描述,廿四间头也是她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地之一。因此这些古建筑也得以构成小说《廿四间头孤雁》具有强烈生命力的底色,也正是在其支撑下,古建筑群保护与鸟类保护也不是空洞的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意识被重新归入思考。

《廿四间头孤雁》的“厚重”主要在于对现实焦点问题的关注。现实焦点问题主要有二,首先是古村落建筑群保护。南宋时期,浙江金华是距离都城临安(即杭州)不远的城市,南渡为金华带去不少名门望族,加之该地地处南方,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久而久之,人文、经济、思想等共同作用下,金华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婺派建筑体系。洪铁城教授在《东阳明清建筑》一书中指出:“以东阳明清木雕住宅为代表作的婺派建筑,是儒家传人为自己子孙后代创造的最为宜人的生存空间与环境”。二十多年后通过作家卢文丽的小说,我们看到婺派建筑体现的儒家文化,看到恰到好处的木雕装饰,在此过程中,或许又有更多人的情结被唤醒,管理部门的保护举措、旅游业的旺盛都是古村落建筑群推广并加强保护的重要力量。其次是对燕子等鸟类的亲切关怀。纵观全文,从在去往村落的途中碰到捕鸟人开始,“鸟类保护”这条主线渐趋明晰。白居易、杜甫、韦庄、史达祖笔下都曾出现过燕子的身影,鸟类是大自然的馈赠,观察爱护它们是我们注视自然世界的一种方式。波兰作家斯坦尼斯瓦夫·乌宾斯基在作品《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中将大自然观察者与人文学者的身份巧妙融合,讲述十二个人与鸟相伴的故事;卢文丽则是将自然观察者与作家身份相融合创作了《廿四间头孤雁》,小说的生态意识与自然主题更为明显,反映着文学创作空间和视野的拓展,也将作者承载的思考淋漓尽致地呈现。

《廿四间头孤雁》的“轻盈”则在于讲故事的巧妙用心。用什么话语讲,关键在于语言。语言方面,诗性语言与文学审美性相互作用赋予了故事独特质感,最明显的体现或许在于不同人称和叙事口吻的运用。主要叙述者是“他”,但在讲述女儿和老人的相处时,对于女儿却往往称呼“女孩”,在描述妻子的动作时,又将妻子称为“女人”。虽然称呼的变化往往囿于第三人称内部的变化,但仍旧意味着文章逻辑和故事焦点的变动,对读者而言是一种暗示作用。比如将女儿称为“女孩”,读者的看待视角不限于从父亲身份出发,而是以更自由的第三人称视角看待女孩对小燕子的关心爱护。在此过程中女孩的行为也更具有普遍性,她所做的关于宁谧乡村的梦或许可以看做上卢廿四间头人民共同的梦。富有日常性的语言泽集中体现于老人身上,浙江方言中俗语和语气词的出现令故事有了真切的触感,语言作为细节让老人的形象更加生动。在普遍化与独特化的取舍中,不同人物的魅力得以凸显。

小说篇幅并不算长,但叙事不是单一的线性延展,而是几条脉络交织穿插补足故事。古村落研学途中发生两件关于燕子的事情——捕鸟人撒网、恶劣天气造成鸟死亡,它们共同引出此次研学地点“上卢廿四间头”的特殊性与神秘性,即对男主人公而言这里既是有过不愉快回忆的儿时故居,也是和保护燕子的研学主题发生碰撞的地方。来到这里必然会与老人相见,在她与女孩共同救助燕子的过程中感情升温,由此引出对历史记忆的探寻,执念的破除具有双向作用,老人形象更加丰满,旧有印象也逐渐改变。最后视线重回城市通过舆论的混乱引出支持者的行动,结尾发出对人性和自然的展望,和女孩美好的梦巧妙联结。故事并不复杂,但其间的伏笔暗示、线索与细节的相互照应无不显示作者结构布设的功力。

作为平凡人类的我们只能触碰到当下,对于过往的记忆是一个瞬间一个瞬间地通过一个个时间截面重新拼凑。纵使支离破碎,纵使朦胧难懂,我们也会尽力回忆掩藏在时间深处的珍宝。作者卢文丽就像一只来自廿四间头的燕子,离开又重新驻足,四两拨千斤般地将厚重的乡土文化徐徐展开。让读者领悟到,岁月长河中,我们亦是故事中的燕子,竭力寻找并回忆着那些即将远逝的传统。(摄影:卢凯军)


卢文丽《廿四间头孤雁》,《中国作家》二零二三年第六期

编辑:杨慧萍
二审:董之震
终审:单昌瑜

我说两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