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古董相机“复活师”——曾指导《三体》剧组暗房拍摄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吴旭华
2023-06-28 10:521万+阅读

静居南江画水之畔的乡村一隅,与放大镜和改锥为伍,每天的工作就是让一架架被“废弃”的相机起死回生,80后王龙华的生活模式在许多人看来难以理解。“年轻人啊,不是应该出去上班吗?如果喜欢在家里坐着工作,那就做电商吧,至少那样来钱快。”每天来来往往的快递小哥,是造访王龙华家最勤快的群体。好奇的邻居一度以为他是“购物狂”,而在了解这些包裹里是别人寄来让他修理的古董相机后,好奇又转为不解。

图片

转眼,王龙华在修缮古董相机的路上跋涉了7年。至今邻居们还不知道,这个戴着眼镜、长相敦厚的年轻人,在圈子里被许多人奉为“大神”。那些患了“疑难杂症”的古董相机,有的寄回生产国也被宣告回天乏力,在他手上却奇迹般地获得新生,完好如初。


图片

沦陷于古董相机的“工科男”


“玩摄影就是一条不归路……”说起与古董相机的结缘,36岁的王龙华一声长叹。2010年电子专业毕业的王龙华决定自主创业,在朋友介绍下专门给淘宝店铺拍摄产品,当时,他购买的第一台数码相机是宾得kr。

图片

从拍摄静物入手,王龙华很快就走上了艺术摄影之路。为了提升摄影艺术,他还购买了美国纽约摄影学院的教材自学。这本教材中关于传统胶片摄影的描述深深吸引了他,让他想起来前几年收藏的一架宾得SP胶片相机。这架相机是一位专门销售照相器材的朋友送给他的,当时他在这位朋友那里购买了太苦玛手动镜头,这架古董相机就是附赠品。他拿出来一试,居然还好用。

很快,王龙华就发现了宾得相机的优势:出片色彩好,成像清晰度高,机身小巧自重轻。于是2016年,他又从玩家手上转让来一架宾得Lx相机。这架相机因为快门卡顿而无法修复,已经闲置多年,王龙华以低价盘下了它。

相比市场上的尼康、佳能、徕卡等热门相机,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单反相机的宾得很是小众,因此鲜有维修机构。如果寄回日本维修,高昂的维修成本又得不偿失。王龙华决定自行修理,他充分发挥电子专业技术优势,把相机反复拆装两遍后,居然恢复了快门功能。

因为掌握了相机修理技术,王龙华很快就有了第三台、第四台宾得相机……到最后,只要是还没报废的宾得相机,他都会收购,修理后精心保存。如果手上积攒了几架相同型号的相机,他就挂在网上销售。渐渐地,开始有学生党向他求购宾得相机,“第一个买家是摄影专业在读大学生,因为需要学习传统胶片摄影技术,多方比较后决定购买宾得。”在这位学生的推荐下,王龙华很快火出圈,骨友级摄影发烧友、银发族等群体相继加入求购行列。

“学生党几乎没有收入,但想享受高质量的摄影艺术;银发族虽然收入尚可,但他们想回味童年时胶卷相机摄影的往事;发烧友不差钱,主要是冲着宾得相机的技术优势而来。”王龙华说,随着数码相机攻城略地,20世纪90年代起胶卷相机逐渐退出市场,用胶卷相机拍照的怀旧感,对许多摄影人士构成了巨大诱惑,这也为王龙华的古董相机事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图片

每架古董相机后面都是故事


在不断有人向王龙华求购二手相机的同时,更多的人慕名请他修理相机。

图片


2018年,一位摄影师找出尘封多年的宾得相机,请了两三个师傅都没修好,又将相机寄到日本,结果日本的修理人员也束手无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这位摄影师辗转找到王龙华,经过两天多时间修复,难题终于迎刃而解。

“一架相机在经年累月使用后,却仍舍不得放弃,这背后肯定是有故事、有感情的。”王龙华说,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一些奇妙的羁绊,人与物之间也是一样。相机为摄影者定格了许多难忘瞬间,他与摄影者之间的情感牵系更加紧密。

不久前,王龙华收到了一架宾得K1000相机,它已差不多50岁,经历了3位主人,当下的这位主人是古董相机爱好者。不久前,这位藏家前往美国达拉斯拜访自己的大学恩师,临别时,老教授没有像往常那样送给他巧克力,而是从箱子里翻出来这架相机送给他,并告诉他背后的故事:46年前,教授即将高中毕业,其叔叔将这台相机送给了他。之后,它陪伴着教授从华盛顿来到德州,从麦金尼来到达拉斯。“虽然数码时代来临,让这台相机显得累赘而过时,但我的恩师一直把它带在身边。”这位藏家告诉王龙华,这台相机在市场上不值钱,却是他所能想象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因为它来自于恩师馈赠,承载着岁月痕迹。当王龙华为它修理保养,换上遮光棉后,它又变得崭新如初,镜片透亮,快门准确,机械结构运作正常。

对很多宾得相机的主人而言,王龙华就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就在5月份,他收到了一架宾得Lx,藏家附了一封信,详细交代了这架相机的累累伤痕:反光板位置有问题,镜头不合焦;快门故障,经常处于打开状态;快门锁损坏;快门粘连。藏家也坦言,之前这架相机已经请别人修理过,但这些故障都没有解决,于是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他。王龙华不负所托,圆满解决了所有故障。还有一位客户早年从台湾带回一架宾得ME super,找了好几个维修师傅都没有搞定,最后找到王龙华,请他务必修好它。打开一看,发现里面好多线路都焊接错了,计时器也不对,最主要的快门系统都给修报废了。仅用一个下午,王龙华就让它恢复了正常功能。

“古董相机修复是项考验技术和人心的工作,一些隐藏于零件内部的故障很难发现,需要修理者有精湛的技术和敬业的态度。”王龙华认真地说,敷衍塞责的修理工以为安装上外壳后,顾客就不会发现内里乾坤。但这些修理工不知道的是,每架古董相机都承载着主人的感情,驱使他们不断寻找称职的修理师傅,直到真相大白。不仅是相机修理,包括二手相机转让也存在同样的现象,他曾经在1个月内3次“接诊”同一架宾得Lx相机,但主人换了3任。原来,这架相机第一次送给王龙华修理时,他发现相机的钛制快门帘幕已经损坏,无法修复只能报废。他明确将结果告知顾客,没想到对方转让给了下一位玩家,新的玩家又找到王龙华……这样的“击鼓传花”让王龙华啼笑皆非,也让他感叹这个市场的混乱。


图片

指导《三体》剧组暗房拍摄


宾得相机吸引王龙华的地方,还在于它退胶卷时的手感也非常美妙,令人上瘾。

“我是个胶卷控,虽然数码相机出片更方便,但我还是喜欢猫在暗房里冲洗胶卷的感觉,看着影像渐渐地从胶片上显现,那个过程令人充满期待。而且胶卷拍摄的相片,有着数码相机无法比拟的质感。”在王龙华的心头,还盘踞着一段胶片相机的往事——他出生在画水镇画溪村,这个拥有约3000户农户的偌大村庄只有一家照相馆。童年时的他,每次进入照相馆拍证件照,都被相机里胶卷转动的声音所吸引。因此他才会迷恋胶卷相机,并且为了冲洗胶卷,他还自己动手安装了摄影暗房。

没想到,王龙华的这一技能,还吸引了《三体》电视剧组上门请他担任“技术顾问”。

在电视剧《三体》中,有一段发生在摄影暗房中的场景:男主汪淼在被红光笼罩的老式暗房中冲洗胶卷,突然发现一整卷的底片上出现了神秘的数字。他把这些数字写在黑板上,找到了其中的规律,发现了秘密档案。

因为《三体》大量剧分在横店拍摄,为了搭建这间暗房,剧组辗转找到王龙华,请他就近指导。剧中汪淼有大量时间待在暗房里,十几分钟没有台词,因此暗房里的布置必须细节感拉满,精益求精的王龙华在剧组每拍摄一个暗房镜头后,都要根据剧情进展重新整理暗房布置。

图片

《三体》电视剧红色暗房场景

为此,跟着剧组忙活了差不多两个月时间,不仅指导剧组找到必需的道具,逐一安装陈设,而且手把手指导汪淼的扮演者张鲁一完成了底片的冲洗。“这些道具的摆放既要符合技术要求,又要满足拍摄审美,因此需要反复推敲。”王龙华回忆,《三体》播出后,有人认为暗房里的红色是为了增添恐怖气氛,其实暗房里的这种红色光是为了保护底片。

图片

《三体》电视剧红色暗房场景

有一次,在暗房拍摄过程中,导演发现胶卷的底片不够用了,但又不能停止拍摄,于是请王龙华想想办法。王龙华找来很多黑色塑料袋重叠套上,充当暗袋,在漆黑的角落里手动调试水温,在没有任何冲洗设备的情况下,成功冲洗出了4个胶卷,在一个小时之内解决了剧组的燃眉之急。

“《三体》是懂技术的!”“汪淼的暗房真是令原著读者眼前一亮!”充溢于网上的这些评价,让王龙华颇为欣慰。

其实,当初《三体》剧组找到王龙华时,出于保密需要,他连剧组名称都不清楚,直到电视剧播出后他才恍然大悟。

只要世界上存在光影艺术,摄影就不会消失,相机修理师也永远被需要。在这个寂寞而小众的行业里,王龙华跋涉其中,乐在其中。

老相机牵系“不了情”

“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开一家乡村古董相机博物馆,展示我的藏品,为有兴趣的乡村孩子普及摄影技术和艺术。”当眼前这个面相忠厚的青年男子,站在一地的旧相机堆里,说出这句话时,你会忽然明白“始于初心,臻于匠心”的含义。

2013年,王龙华购买了一只二手的太苦玛手动镜头,卖家是宾得相机的狂热爱好者。当时用宾得相机的人为数不多,两人在网上相谈甚欢。

收到镜头时,王龙华意外地发现对方附赠了一架宾得SP胶片相机。“这架相机拿到手时,我就为它精湛的做工而赞叹不已。”这架相机的上下盖都用黄铜制成,取景时视感很舒服,操作非常便捷,全机械的快门声清脆悦耳。这架宾得相机成了他收藏的第一架古董相机。

那年冬季的一次摄影经历,更是刷新了王龙华对宾得相机的认识。一个下雪天,王龙华和几位摄影爱好者来到东白山拍夜景。因为天气寒冷,数码相机很快就没电了,即使用棉衣裹住保温也无济于事。这台宾得SP胶片相机却丝毫没有受到低温影响,连续工作三四个小时,拍下了当天的星轨。胶卷冲洗出来后,画面通透,锐度高。

因为这番稳定而优秀的表现,王龙华对宾得胶片相机更加着迷了,常常在各大摄影论坛学习胶片摄影相关知识。某次,有个资深胶片摄影玩家告诉他,宾得Kx相机是宾得全机械相机的王者,有更大的取景器、双针重合曝光系统、可视光圈、反光板上台锁定等一系列专业功能。搜索了相关资料后,王龙华瞬间觉得手中的SP相机不香了,于是开启了求购宾得Kx胶片相机的曲折之路。

很快,王龙华就在网上的二手市场相中一台宾得Kx胶片相机。根据卖家的描述,这台相机外观不错,功能正常,他满怀欣喜地下单了。三四天后收到相机,结果发现没有经过保养,取景器中积灰严重,拍摄取景都成问题。犹豫再三,他选择了退货。第二次,王龙华购买了重庆一位网友出售的宾得Kx相机,但是在试拍时发现测光不稳定,无法提供准确的曝光数据,只能退回。直到第三次,他才如愿以偿。

这个过程引发了王龙华的思考,在庞大的传统摄影器材市场中,很多胶片相机年久失修,维修、保养的专业机构也不多,导致了很多问题胶片相机要么坑害消费者,要么只能以摆件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而机械相机的质感是电子相机无法比拟的。于是他开始试着给相机做保养维修,并逐渐走上了宾得相机收藏之路。

在藏品中,有一架极为稀有的蛇皮相机——Asahiflex II。它面世于1954年,配备全球首创的即时回镜功能,也是宾得及日本首台反光板可复位的相机。这款相机王龙华一连买了7台,但到手后发现快门帘幕都已损坏,无法修复。直到第8架相机,快门帘幕功能才正常。但是,因为年代久远,相机上的皮饰老化严重,王龙华又购买了新的皮饰更换上去,才有了现在的外观。

古董相机的配件难以购买,或者价格偏高超过机身自价,已成为古董相机收藏的困扰。除了千方百计从报废相机中寻找可以利用的配件,王龙华还依托画水镇的红木家具产业,自主研制相机外部构件如手柄等,让更多古董相机以全新面貌获得重生。他收藏的一架宾得Lx相机,系宾得最高级别的专业手动单反相机,可惜机身上的塑胶手柄损坏了,原厂手柄价格达四五百元。王龙华偶然在朋友的厂里看到一堆红木下脚料,就自己尝试着加工了一个手柄,安装上后不仅功能自如,而且红木的温润感与相机机身的金属感,形成了冷暖交加的鲜明对比,令相机更显高贵。

“佳能媚,尼康锐,潘泰克斯(宾得)惹人醉。”从业7年来,王龙华过手的古董相机已有上千架,涉及多个品牌。但他说,这么多相机中最令人心醉神迷的还是宾得,他已经收藏了宾得全系列胶片相机共60多台。而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在老家开办一个宾得古董相机博物馆,同时招收对相机维修有兴趣的年轻人当徒弟,让这门小众行当获得更多存续机会,延续这份老相机牵系的“不了情”。

编辑:杨慧萍
二审:董之震
终审:单昌瑜

我说两句…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