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画东阳
歌画东阳 共见精彩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东阳人一说起馄饨就会想到上卢。经过多年发展,这口“家乡味”已然有了众多选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上卢秀明馄饨。
“我们家已经是第三代了,做馄饨有八九十年了。”说起这段家族传承史,上卢秀明馄饨老板娘施飞英颇感自豪。
八九十年前,施飞英老公的奶奶为了养家糊口,一个人挑着馄饨担子,走街串巷赶集叫卖。之后,施飞英的公公与婆婆接下家业,在上卢老菜场摆摊卖馄饨。如今,他们夫妻俩传承家业,开店售卖这祖传味道。
从馄饨担到馄饨店,施飞英家的馄饨越卖越多,小吃品种不断丰富,家业不断壮大,但不变的是对这一口“老味道”的匠心守护。
作为上卢最古老的馄饨店之一,坚持手工制作是传承这一手艺最好的注脚。无论是擀皮子、还是剁肉馅,乃至酱油等调味料制作都是纯手工。“我们家的馄饨之所以皮薄馅嫩,秘诀便是‘手工’二字。”施飞英说。
除了手工制作,秀明馄饨在选材上也很有讲究。肉馅选用品质上好、肉质鲜嫩的前腿肉,只放生姜和盐做简单调味;面皮原料用面粉和山粉按比例调制而成,润滑劲道;上卢馄饨特有的油渣脆则用猪油渣加馄饨皮脆调和而成,保留香脆感。
因为对食材和味道的坚守,从购买食材、揉面、擀皮、剁馅、炸脆、包馄饨到煮馄饨,秀明馄饨都要比别人花费更多精力和开支。提前一天,施飞英老公便带着一名员工手擀馄饨皮,另一名员工则负责剁肉馅。平日里,每人要干4个小时左右,如果是节假日则一直干不停,真正是个辛苦活。
“我家馄饨都是烧柴煮的,得买柴火自己劈,有人也劝过我用机器省力省钱,但我们店能得到这么多街坊邻里支持,口口相传,有今天的好口碑,就是因为坚持古法制作,保留了这口记忆中的味道,这是根,不能丢。”施飞英说。
在闲谈间,记者也有幸目睹这一碗馄饨的制作过程。在老奶奶的巧手下,一颗颗外形精巧、薄皮小馅的馄饨出炉。当滚圆的馄饨没入柴火锅中,在杉木锅盖下翻滚几圈,便可出锅了。将半透明的馄饨和原汤盛入早已配好酱油、葱花的白瓷碗中,撒上一把混合脆,香气扑鼻。趁热儿连汤带皮“呲溜”一下吸入口中,几乎不用咀嚼,便可感受到薄皮下嫩滑的肉馅,一碗落肚,再配上一个藕饼,心灵也仿佛得到了慰藉。
回味之余,“好好吃饭,用心生活”跃入记者脑海中,或许这就是老味道传递给我们的,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编辑:许琳琳
二审:董之震
终审:史莹
歌画东阳 共见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