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科普力度的加大,大家对手足口病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当孩子嘴巴出现溃疡、手脚心出现小水泡时,家长基本上就会怀疑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并且基本知道如何预防和处理。但要注意的是,眼下还有一种病同时在线,它是手足口病的“小弟”——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咽痛,界限清楚、灰白色疱疹,1~2毫米水泡样咽部损害,可逐渐发展为较大溃疡。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感染者、无症状者的鼻咽喉分泌物、疱疹液、粪便以及被以上污染的手、玩具、床上用品等感染,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每年夏季至秋季是高发季。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两者均由肠道病毒引起,具有一定相关性,症状及传播途径非常相似,若非专业医务人员极易误诊误断。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在发作的时候,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状: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出现1~2毫米的疱疹溃疡;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体温通常在37.7℃~40℃;咽痛,疼痛可使患儿流口水、拒食;发病时常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伴有腹痛。如果有以上症状,就要考虑疱疹性咽炎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否则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小疱疹发展成脓疱,病情就会加重。
如果孩子不幸“中招”疱疹性咽峡炎该怎么办?疱疹性咽峡炎只要早发现、早诊断,对危重信号及早识别,并及时就医,通常能顺利痊愈。首先要注意隔离。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能在体温恢复正常、疱疹消退之后再隔离1周,通常情况下,需隔离2周时间。其次要观察病情。关注患儿体温变化,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当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可服用退烧药或用冷湿敷法和温水擦浴法进行降温,其间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然后要注意护理。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发病1周内休息非常重要,尽可能限制活动量,以防过度劳累;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清洁双手,勿用污浊的毛巾擦双手,以避免重复感染和交叉感染。最后要注意消毒。肠道病毒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但不耐高温。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如有条件,可以用紫外线灯直射或者阳光暴晒0.5~1小时进行消毒,但只限于光线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家长与患儿接触前后,尤其是给患儿更换尿不湿和处理粪便前后都应戴手套或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有条件的可使用非醇类为主的手消进行消毒。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要勤洗手、勤清洁、少出门、勤通风。需要注意的是,成年人是很多肠道病毒的隐性感染者,被病毒感染后,因其自身抵抗力较强或曾被感染过,不会发病或仅出现类似感冒、口腔溃疡等较轻的症状。但是大人在和孩子密切接触时却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孩子,因此大人在接触孩子前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