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度达70% “建筑之乡”开放有方——“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之东阳实践系列报道之二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陈一点 陈云
2023-07-15 07:387404阅读


编者按:20年波澜壮阔,20年奋进砥砺。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为浙江量身制定了“八八战略”,指引浙江率先开启了省域现代化先行探索。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东阳发生了精彩蝶变,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东阳日报推出系列报道,展现“八八战略”实施以来东阳的独特实践与丰硕成果。

今天推出系列报道之二

一起来看看

根在东阳,枝叶却伸向四面八方——开放,构成了东阳建筑业最鲜明的特质。

早在2016年,市政府就发布了促进建筑业发展政策,其中有一条就是“支持市内建筑企业积极向外扩展业务”:整合市政、公路、水利、园林、电信、电力等专业优势,激励企业到省外、境外市场拓展空间;凡承接地铁、隧道等业务,投资架桥机、地铁盾构机等大型先进设备的,由市政府一次性给予2%的贴息补助。

2021年,市政府发布进一步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建筑企业向“专精特”和“智慧建造”转型。支持企业由房建施工向其他专业领域转型,引导大型建筑企业向交通、水利、电力电信、铁路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拓展业务。

从最基础的房建起步,逐步拓展到路桥、隧道等领域,借助技术跃迁拓展市场范围。20年来,我市进一步发挥“建筑之乡”的区位优势,众多建筑企业大胆“走出去”,不仅接轨上海、融入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抢占了全国市场,并把触角伸向了国际市场。

在大大的市场里,揽获“鲁班奖”50项

在中国建筑界,获得“鲁班奖”最多的民营企业是哪家?

其中一个答案是——中天建设集团。

今年1月,中天建设集团又捧回2个“鲁班奖”,总数达29个,成为全国获得“鲁班奖”最多的民营企业(不含参建)之一。

截至目前,我市已揽获“鲁班奖”50项,数量保持全国县级市第一。

50个“鲁班奖”项目分布在全国各地,串连起东阳建筑业的开放版图。在这张版图上,451家东阳建企携8万多名“建筑铁军”,每年创下逾2000亿元的产值、超40亿元的税收。

自2010年建筑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后,产值和税收居全国县级市第一的纪录,我市已经连续保持了13年。

“走出去,会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天建设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

竞争之激烈,在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项目投标中可见一斑。当时参与投标的企业有12家,包括多家国企央企。最后,中天建设集团以综合评分第一的成绩胜出,承建了“大莲花”,并凭借此项目于2022年捧回“鲁班奖”。

敢与国企一争高下,凭的是多年走南闯北,承建各类高难项目而积淀的技术与管理实力。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东阳建筑行业就挺进“上海滩”承揽工程,上海一度成为东阳建筑业开放的“桥头堡”。新东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大根清晰地记得,当时他所在的乡镇企业只有三级资质,却于1994年捧得了上海市优质工程“白玉兰杯”,在沪上引起了轰动。1999年,中天建设在上海捧回“鲁班奖”,更令人刮目相看。 

然而,2000年后,中天、歌山、广厦等建筑企业先后到杭州发展,引发了激烈争论,认为此举是“去东阳化”,资本外流,对经济发展不利。

鲁班奖“小金人”。

就在各方莫衷一是之际,2003年“八八战略”实施,让企业家吃了“定心丸”。尤其是沪上,东阳建筑企业云集。复杂的地质条件、高难的技术要求,砥砺着东阳建筑铁军的实力,也为东阳带回了源源不断的真金白银。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省级和国家级工法,在一个个项目中应运而生,一项项“鲁班奖”也瓜熟蒂落。

事实证明,20年来,我市众多建筑企业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资源、布局产业,促进了行业高质量发展。许多建企还回归家乡,在东阳设立本部,反哺故土。

数据显示,东阳建筑人足迹遍布全国,并向非洲、欧洲、南亚等28个国家和地区拓展,外向度达70%。

在“店小二”服务下,建企安心走四方

如何让建筑企业无牵无挂地“走出去”,为东阳发展输送更多养分?

东阳方案是:强化政府服务保障。这份强有力的保障,为建筑业提供了开放图强的底气。

从2010年起,市委、市政府几乎每年都出台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文件,创下了很多“首个”“首创”:设立了国内首个建筑业专项转贷基金,已为110余家建筑企业提供转贷资金达150多亿元;成立全国首个建筑产业发展联盟,通过集中采购使建筑钢材每吨降本50至100元,积极对接中铁、中冶等大型央企国企,推动本地建筑企业向海外劳务进军;成立建筑行业“店小二”服务中心,整合12个部门和单位涉建筑业的47项审批事项;成立建筑业犯罪侦查中心、建筑业检察事务中心、建筑业巡回法庭,建立起“一站式”受理、公检法联动办案的建筑领域法务维权机制。

建筑业“店小二”服务中心。

其中的建筑业“店小二”服务中心,不仅为建企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还实现了矛盾纠纷“一站了”。市住建局副局长周仕政说,成立7年来,服务中心共办结各类审批事项10万余项。此外,中心探索建立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市人民法院、住建局、司法局联合成立“共享法庭”建筑业调委会指挥中心服务站,18名专业律师每周轮岗值班调解纠纷。

走进建筑业调委会共享法庭工作室内,墙上悬挂着多面锦旗。值班律师李伟说,这些锦旗是调解成功后当事人寄来的。他调解的一起合同纠纷案件,从线上申请调解到当事人拿回50万元,仅用了12天时间。

如果调解不了,案件将由巡回法庭快速进行繁简分流。简案由审判速裁团队快办快结,复杂案启用专家陪审机制,涉重大项目的案件则由庭长、副庭长、资深法官承办。

据介绍,2022年,建筑业巡回法庭审结案件1176件,进入执行仅346件。很大一部分是由法庭干警通过电话随访、督促履行等方式,在执行前终结纠纷,保障当事人权益和企业信誉。去年,巡回法庭通过善意执行,督促企业自动履行债务8.6亿元,为12家企业修复了信用。

在高科技加持下,走出“双碳”新路径

“路要靠自己走,才能越走越宽。”这是东阳建筑人的共识。

“八八战略”实施20年,东阳建筑业遭遇无数惊涛骇浪,但建企数量始终稳中有增,质量安全始终稳居前列。科技,是建企搏击市场风浪的制胜法宝。

根据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要求,2025年,装配式建筑比例将达到35%。就在其他地方还摸着石头过河时,东阳已经先人一步。“高装配率建筑可以从源头上减少70%左右的建筑垃圾和80%以上的建造木材消耗,从而达到绿色、低碳的效果。”浙江筑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德韩介绍。走进筑工科技二期“空腔体系”生产基地,一个个空腔墙构件陆续进入成品间,等待运往我市各建筑工地及周边县市乃至上海等地。

我市装配式建筑走在全省前列。

事实上,早在2010年,《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发布,这是全国首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发布的生态文明建设方案,东阳建筑业很快捕捉到了节能、环保、健康等关键词,未雨绸缪研发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双碳”战略提出后,发展装配式建筑成为主流选择。同样紧抓新机遇的还有中天建设,在全国各地布局了8个钢结构装配式生产基地,其中位于新材料“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的基地,总投资10亿元,目前正在有序建设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建筑高科技人才,中天建设集团还创建了金华市首家建筑行业院士工作站,市政府则与东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东阳市建筑科技研究院,研判产业走向,迭代建筑科技。

作为传统支柱产业,东阳建筑业还积极向持续加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用数字赋能产业质量提升、效率提高。正在建设的“建筑产业大脑”,致力打造“1+4+X”服务体系,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管理、扩大数字化服务生态圈,推动重塑产业生态。

优机制、强服务、促转型,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径,“建筑之乡”东阳创新步伐正在越迈越大,建筑业总部的“地瓜藤”越来越茁壮,朝着更高的外向度不断抢占产业“制高点”。

编辑:杨慧萍
二审:董之震
终审:史莹

推荐专题

“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之东阳实践

我说两句…
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