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往事
歌画东阳客户端作者:张榕珍
2023-08-16 12:061.1万+阅读

小时,我最向往的事情是坐火车。火车可以载着我去看望我想念的父亲,乘车过程中又可以享受到平时没有的乐趣。

关于火车的概念,最先是母亲给我建立的。母亲说,火车像一条长龙,龙头有烟囱,烟囱不冒烟,火车就跑不动。我出生后3个多月,母亲就抱着我从父亲工作的福州坐火车回到东阳老家。火车行至南平时,因为没有铁路桥,得轮渡过闽江。就是把火车车厢一节节摘开,由轮船运送到对岸后,再一节节接回去继续运行。

人坐在火车上,与轮船一起劈浪前行,这在出行中是难得遇到的事。可惜当时我是襁褓中的婴儿,对此事无任何印象,而且这样的事我后来再也没遇上。

父亲是福建省建筑部门的一名技术骨干,工作流动性很大,先后去了南平、古田、泉州等城市搞地方建设,我多次随母亲坐火车去这些地方看望父亲。在生活贫穷、交通落后的20世纪50年代,一个乡居儿童有火车可乘,那绝对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

直到7岁时,我对乘火车才有概念。那年夏天,母亲带我去看望调到永安工作的父亲。那时,家乡无一寸铁轨,坐火车得去义乌。我跟着母亲又是赶汽车又是赶火车,步行不少于十多里,赶得脚疼肚子饿,我却没有半点磨叽。

进了火车站,站在月台上,望着左右两端伸向远方的铁轨,我迷茫了,父亲到底在铁轨的哪端?

“呜——”一声高啸,火车过来了,车头在前,“咣当咣当”一节节车厢铿铿跟进,刮起的风有力慑人。火车“呼嗞呼嗞”喘着粗气,然后“哐当”一声停了下来。我既害怕又迫不及待地想登上火车,为将乘上如此修长的火车去看望父亲而感到自豪和高兴。

大人们集聚到火车上,开始时脸上呈现的是异样的神色,坐到一起便很快从陌生到相识到相谈甚欢,甚至在下车时互相帮忙。穿铁路工服的列车员提着一把长嘴大茶壶,在车厢过道上来回走着,边走边笑吟吟地问乘客:“开水要不?”这情景实在是温暖可亲。我人小够不上买票,没有固定的座位,大人们总是让我坐在靠窗的位置。这样,除了吃饭和睡觉,我的兴致全在看窗外的风景上。望着窗外向后退去的种种景物,感觉非常惬意。我还想看看火车钻山洞时的情景,但是火车还未进山洞,列车员就开始喊:“请旅客们把窗户拉下关紧!”听着列车员的喊声,山洞对于我越加神秘。

母亲不太会说普通话,不方便与邻座乘客聊天,这样就有更多时间照顾我的吃喝拉撒睡,感觉只有在火车上,母亲才有时间宠我。依偎在母亲的身旁,听着火车的轰鸣声,我一路兴奋着。

没文化的母亲最怕出远门。她说1950年第一次带着我姐姐去福州时,害怕得几天几夜睡不好。幸亏上火车便遇到了贵人——一位在福州部队当兵的义乌人。义乌东阳距离相近,语言基本相通,可谓是老乡。一路有老乡热情周到的照顾,母亲少了很多担忧和害怕。母亲常常以此例教育我,要我好好识字读书,少吃没文化的苦。

那时,义乌到永安只有一条800公里左右的铁路线。不用过闽江,省去了轮渡的时间。但是深夜车到江西上饶,得下车在候车室等到天亮,才能换乘另一列火车去永安,因此途中时间不少于两天一夜。在母亲的回忆里,一定充满一路辗转的辛劳和不识字遇到的许多尴尬和艰难。

不幸的是在我十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不过,我长大参加工作后又乘火车去了趟永安。这次去是为成全母亲的遗愿,把父亲的墓从永安迁回老家,让父亲魂归故里。

遗憾的是,父亲下葬没多少年,遇上了特殊年代,土地变迁,父亲所在的那片墓区已开垦为田地。其间有关部门没有联系上我们,因此父亲已与他曾经参与建设过的这片土地融为一体。

坐上回程火车,望着窗外的景色,我没了儿时的兴奋,而全是自责和伤心。伤心父亲去世时,母亲为顾及我学习,没带我去永安为父亲送行。自责的是如今我有能力接父亲回老家落叶归根,却不知父亲去了哪里。一路心痛和辛苦,令我涕泪纵横……

如今,祖国的铁路快速发展。我儿时乘坐的绿皮火车已逐渐被新型高速列车取代。退休后我和老伴定居北京,和女儿女婿一起,经常来往于北京与浙江之间。如果没有时间要求,我选择的交通工具定是火车。京杭线早已无蒸汽机火车,我乘坐的高速电力动车行驶时又快又平稳,1200多公里的行程,只需要6个小时就可完成。车厢内设备先进,环境整洁,一年四季恒温。坐在舒适的座椅上,听着舒缓优雅的音乐,眯着眼打个盹就到了站。但我常常会梦游一般驶入小时的那条铁路线,怀念儿时绿皮火车的味道。


编辑:赵佳琴
二审:董之震
终审:史莹

我说两句…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