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
这是出版界对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的评价。看,对美术家而言,是创作的前提,是成功的先决。对普通人而言,许多独特的美往往看而不见,浑然不觉,从而与生活中的盛大和深刻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看了,却未曾见到,这是多么刻骨铭心的错过!
8月4日,第十回“东阳画家画东阳”作品展在市美术馆开幕。展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体局、市文联主办,市美术馆、市文化馆、市美术家协会承办。
这也是自2005年“东阳画家看东阳”作品展问世以来,首次在市美术馆举办。
看见传承的力量
“数量最多、质量最好、规格最齐、参与者最众、展陈效果最好。”“东阳画家看东阳”活动创始人、市美术家协会原主席蒋天耕用5个“最”表达了内心的欣慰,“现在的年轻画家身逢盛世,能够在东阳本土的专业美术馆里展出作品,不像之前的九回展览辗转于各种场馆。必须创作更多能够传之久远的作品,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为了这场展览,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陈国华忙碌了近3个月,“找素材、采风、构思、审稿,最终创作出了90多幅六尺全开的大画,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等多个画种,殊为不易。”
其间,因为部分作品质量欠佳,他在审稿时坚持退回要求重新创作。“因为是第十回展览,中国人历来对逢十的活动都特别重视,所以协会提高创作标准,力求呈现最好的创作水平。”
自2015年第九回画展之后,“东阳画家画东阳”何日重来?金华乃至浙江省美术界对此充满期待。“中国文化讲究传承,‘东阳画家看东阳’是东阳本土的美术品牌展览,美协有责任和义务接力传承这个展事。”陈国华说,对于这个张扬乡情的主题展览,东阳美术家都怀有激情,从而深入基层和生活,发现和表现东阳之美,为大家带去美的享受和教育。展览虽然迟到却未缺席,高水准的画作更是给了大家“好饭不怕晚”的惊喜与笃定。
90多幅画作由70多位美术家创作。他们当中既有习艺逾一甲子的八旬老者,又有步出校门不久的青衿少年,更多是四五十岁的盛年画家。8年来,从原先的倒金字塔形转变为橄榄形,创作群体年龄结构趋于合理,东阳美术创作传承链不断强化延伸。目前,市美协会员有120多名,45周岁以下会员占比接近70%,成为此次展览的创作生力军。
编辑:赵佳琴
二审:董之震
终审:史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