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巍山镇古渊头,你便踏入一个水的村落。
古渊头,原名古堰头、古堰里,是一个以古代水利工程命名的村落。
古堰也被人誉为“东阳的都江堰”。
千年的水堰引水入甽,交织成古渊头村的脉络,穿堂屋、贯村舍、过庭院,流经家家户户门前,形成“宅外长流水,宅内水长流”的独特景致,延续着古村600年文脉。
穿梭在古村的巷里屋外,脚下是鹅卵石铺就的街道,光洁得不染一点风尘,街边逶迤的是水甽。古渊头村人每日的生活便是从水开始,而水就这样涓涓有声地流淌了1000多年。
自堪润物到南畴
古甽环村一周,解决了族人的生活用水后,再流经禹门,七拐八弯才流出村庄,奔向田野,衍生出七担泉、八担泉、九担泉、前田畈、后田畈,灌溉着古渊头村及下游村庄的农田。
清代光里湖和古渊头的用水和约
为了保证农田灌溉用水,乾隆四十年(1775),族里制定了用水管理制度——《堰水分户记》,将106家受水户编成五派,每户捐银一两,作为建堰费用。开水时,挨次轮放,周而复始。每派设派长一名,规定逢大旱之年,水量不足,派长要给派内甽口拦水板周边涂泥,防止渗漏。如私自窃水就要受到惩罚。
明代义乌人王稌《古堰清流》诗道:“谁凿他山怪石头,欲于此地节川流。满天凉意不知暑,两岸清光都是秋。何必通州下西湖,自堪润物到南畴。濯缨载续沧浪水,惊起沙边双白鸥。”
王稌笔下的田园牧歌,充满诗情画意。然而旧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围绕古甽有过残酷的生存法则。
古渊头李氏与光里湖徐氏南北相处,唇齿相依,同用古堰之水。但历来因开渠、筑堰而争水,争执、打官司、械斗,死人数百。
旧时光里湖和古渊头为用水而打官司留下的“堂论”
历代有识之士也为解决用水问题作了不懈的努力。清道光年间,光里湖举人胡筠因两族蜗争,振肃衣冠,三步一拜,叩门请罪;清光绪年间,徐风苑等人提倡:“凡事皆为礼下,李徐两族一脉相关,只宜共敦和好。”
直到横锦水库建成,北干渠供水,水利纠纷才停止。
随着“水润东阳”项目自去年开始建设,古渊头村甚至整个东阳北乡的用水状况有望得到彻底改善。
编辑:赵佳琴
二审:董之震
终审:史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