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传统的七夕,
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为99对新人
办理了结婚登记。
笔者从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获悉,2022年我市登记结婚6922对(包括补办结婚登记),新婚比2021年少711 对;2022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9岁、女性26.9岁,与2021年相比均推迟了0.3岁;2022年办理离婚登记859对,比2021年少60对,总体呈现“一大二少一多”的特点。
据往年数据统计,2013年,我市登记结婚6524对,2018年5401对,从历时十年的结婚登记量分年度趋势看,我市的结婚登记量呈下降趋势。
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何莉莉分析,结婚登记数量逐年下降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加重,年轻人减少,适合结婚的年龄段人口整体减少,还有就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改变。
“当前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养育成本高,婚育推迟现象突出。”何莉莉说。
从数据可以看出,现有的家庭婚姻现状除了“结婚少了”,还呈现出“结婚晚了”的趋势。
截至目前,今年我市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9.2岁、女性27岁,较之2021年分别推迟了0.5岁、0.4岁,初婚年龄逐年增大。
“30多岁了还没结婚”在年轻人中已经见怪不怪。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经济独立程度的大幅提高,数据显示女性的结婚意愿低于男性。
8月18日上午,在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小许等二对新人喜结连理,完成结婚登记,正式从“姐弟恋”步入婚姻生活。
从婚姻登记大数据显示:我市结婚双方的年龄差,男方比女方大1至4岁依然是主流。2022年结婚登记中,仍有784对“姐弟恋”修成正果,步入婚姻,比2021年增加了148对,年轻人择偶观更加开放。
此前,有专家给过一组数据:1990年,按照结婚的年龄,“男大女小”的婚姻模式占70%,“男小女大”的婚姻占13.32%,其余则是年龄相差不大的。20年过去后,“男大女小”的婚姻从70%下降到43.13%,而“男小女大”的婚姻则从13.32%上升到40.13%。
何莉莉说,“姐弟恋”婚姻数量增长,反映的是社会婚嫁观念的改变,也是女性社会经济地位提高所带来的一个变化。
彼得狄雄说过:“婚姻的难处在于,我们是和对方的优点谈恋爱,却和他的缺点生活在一起”。结婚前双方都把优点放大向对方展示,结婚后双方都把缺点放大向对方抱怨。
2022年,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受理离婚登记申请1107对,办理离婚登记859对;2021年办理离婚登记919对,还有474对当事人在冷静期结束后放弃办理离婚登记。
离婚登记量呈逐年“下跌”趋势,究其原因,民政部门表示“离婚冷静期”的设立或许是数据下降的原因。
2013年1月1日,我市推行离婚预约登记服务,当年预约离婚2549对,实际办理1061对,预约离婚却未办理离婚的占58%,比2012年实际办离婚1242对,下降15%,推行“预约离婚”成效明显。2017年8月,根据省“最多跑一次”要求,取消离婚预约。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实施,明确诉讼离婚冷静期是30天,规定了当事人离婚申请30天后,只要夫妻双方中有一方反悔,未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的,就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离婚冷静期”制度的实施以及婚姻辅导的开展,让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当事人重归于好,有效减少了冲动离婚。自2021年起,我市积极探索“婚前辅导+婚中体验+婚后跟进”的婚姻家庭辅导模式,为婚姻当事人提供离婚调试和婚姻家庭关系辅导,截至目前受理离婚申请3309对,实际办理离婚2361对,有28.6%的夫妻经婚姻家庭辅导后未办理离婚登记。
“对冲动型离婚的夫妻来说,冷静期起了一定作用,但是主动积极地进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更有必要,杜绝非理性离婚也是目前我们婚姻登记处工作的重中之重。”何莉莉说。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市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持续推进,社会各方需要引导年轻人树立积极的恋爱观、婚姻观,促进现代家庭观念的健康成长,共同关心适婚人群的婚姻问题,帮助更多的单身青年走进婚姻、建立家庭。
编辑:杨慧萍
二审:董之震
终审:史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