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旅游需防鼠疫 避免和野生动物亲密接触
歌画东阳客户端通讯员 曹慧
2023-08-23 10:114804阅读

暑期,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去大草原,领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自然风光。除了美景,可爱的草原野生动物:土拨鼠(旱獭)、鼠兔等,也惹得不少孩子心生爱怜,忍不住与它们近距离拍照互动。对此,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应避免与草原野生动物亲密接触,否则可能会感染鼠疫。

8月10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政府官网发布通知:8月7日,苏尼特右旗报告1例鼠疫确诊病例;8月12日,该名鼠疫病例的2名家属确诊。鼠疫是怎么传播的?如何得知有没有感染?如何预防?在此,市疾控中心专家作详细科普。

据介绍,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鼠蚤为媒介,经人的皮肤或呼吸道等传染,从而演变为鼠疫。鼠疫是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居甲类传染病首位,也称“一号病”。鼠疫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感染后可出现败血症的表现,皮肤广泛出血、瘀斑、坏死,病死后尸体表现出紫黑色,因此鼠疫也被称为“黑死病”。

造成鼠疫流行的传染源主要是患有或死于鼠疫的各种动物,尤其以啮齿动物(鼠类、旱獭)最为常见;鼠疫病人,其痰中可排出大量鼠疫杆菌。鼠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健康者接触患有鼠疫的病人后,呼吸道吸入病菌后感染;在捕猎、宰杀、剥食过程中,直接接触疫源动物。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个别病例可长达8~9天。

鼠疫患者症状一般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升高至39~41℃,并持续维持高热状态,头痛剧烈,有时出现呕吐、头晕、呼吸急促,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增高。重症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昏睡、狂躁不安、谵语、颜面潮红或苍白、有重病感和恐怖不安的表现,患者眼睑结膜和球结膜会充血,出现所谓的“鼠疫颜貌”。

预防鼠疫应做到“三不”(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和“三报”(及时报告病死旱獭等动物;及时报告疑似鼠疫病例;及时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和突然死亡病例)。

从草原游玩回来后,应持续一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由医生合理安排下步诊疗方案。

鼠疫虽是甲类传染病,但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多年来,市疾控中心持续开展鼠疫监测工作,未发现异常,市民不用过度担心。

推荐专题

【专题】健康东阳

我说两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