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郭银华 三次荣立三等功
歌画东阳客户端通讯员 郭承豪
2023-08-23 10:315994阅读

郭银华在朝鲜立功的荣誉证书。

抗美援朝老兵郭银华今年95岁高龄了,他虽然患哮喘而常常喘缓不过气,却喜欢躺在藤椅上看一些地方文史类文章,还经常给孙辈们讲述在朝鲜战场的岁月,嘱咐他们以爱国为荣。

“敌机刚炸完桥梁,

我们就马上修复”

1951年,23岁的歌山镇歌山村小伙郭银华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奔赴朝鲜,在工兵营木工班先后任副班长、班长,后授予中士军衔。

在朝鲜,郭银华的工作任务就是架桥铺路,保证志愿军的车辆顺利通行。遇到道路不平,就修道路;遇到溪河山沟,就架桥梁。为了躲避敌机轰炸,郭银华所在的班都选择在月夜施工。白天在山洞里或隐蔽处快速预制桥梁架构,晚上抬到施工地点,选择最佳地形铆接加固,一座可通车走人的临时桥梁就搭建完成了。当时郭银华负责带班,五六米长的桥梁框架支杆放到汽车上运输,都是由他负责制订工作计划。

一个地方的桥梁架通了,郭银华和战友就急速行军,奔赴下个地方。

但是敌人发现桥梁后就会狂轰滥炸,把桥梁炸毁。“敌机一飞走,我们就马上去修复,力争畅通无阻。”郭银华说。

除了搭桥铺路,郭银华还要承担其他工作任务:做模型、做训练用的炸药包等,有时还要去埋地雷。

“工作全部在晚上进行,

不能有一点光亮”

从中国过来的军列,进入朝鲜后有26个大站,还有三四十个小站,郭银华所在的工兵营守护的是最后一个火车站。看到军列开来,他们就用机枪和高射炮打敌机,保护军列开进山洞里。

军列上满载军用物资和生活补给物资,到站后,工兵要把军用物资快速疏散。枪支、手榴弹、炸药包等物品一律藏进山洞;汽油、煤油等物品,则选择在树林、山坡等隐蔽处,挖开2米深的坑道掩埋,再盖上黄泥、茅草、稻秆等伪装;大米、麦粉、炒粉等食品,全部藏入不渗水的山洞,保证不变质。遇上山洞不够使用时,就用山洞藏军货,粮食只能暂时藏外面,选择特殊地形,用麻袋将粮食遮盖起来。坡地里,往往要藏1吨粮食,上盖篷布伪装。

“这些工作全部在晚上进行,不能发出任何一点光亮。如有一点光亮,敌机马上会飞过来狂轰滥炸。”郭银华说,为了切断志愿军的供给,敌机经常轰炸铁轨。一轮炸弹投下来,铁轨立马被炸出三四米深、十几米宽的大坑。事后,工兵就要与铁道兵、朝鲜老百姓一起抢修。白天被炸毁的铁路,晚上一定要修回去。

在朝鲜期间,郭银华埋头苦干,积极负责,经常带病坚持工作,在战火中入团入党,荣立三等功3次。不仅如此,他还根据工作需要,创造发明了小锯、缝麻袋针、小刀等工具,因此获得“技术能手”称号。

复员后建设“大三线”,

不改战士本色

1955年,郭银华回国,驻扎安东,继续从事木工军事产品的生产,制作桥梁活动模板,运往朝鲜战场,同时负责生产作战训练用的炸药包、隐蔽物等。

1957年郭银华复员回家,1958年被分配到金华通用机械厂木模班工作。1965年,为支援“大三线”建设,郭银华来到四川攀枝花,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历任班长、排长等职,一直从事木工,在一线带班,直到2000年退休归乡,把人生的大半辈子都贡献给了国防建设。

编辑:杨慧萍
二审:董之震
终审:史莹

我说两句…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