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邂逅爱情 细数锡制品中的浪漫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胡媛
2023-08-25 10:594633阅读

近日,数十名年轻人走进卢宅非遗街区鸾凤和鸣馆(婚庆馆),在东阳锡艺非遗传承人卢晓侃指导下,亲手体验制作了以同心结为样式的锡艺戒指。“‘锡’与‘惜’同音,在七夕节日氛围中,为对方亲手打造专属锡艺戒指,不仅寓意珍惜身边人,也更有纪念意义。”卢晓侃说。

以锡为主要金属原料加工而成的锡器,曾是普通老百姓家中常用的生活器皿,包括锡烛台、锡酒壶、锡果盘、锡茶叶罐等。近年来,卢晓侃致力非遗“活化”,围绕“十年锡婚”的概念,创新打造了多种象征着爱情、美好的锡制品,受到不少顾客的喜爱。当传统非遗邂逅现代爱情,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结婚十年 用“锡”打造仪式感

不久前,市民张女士在朋友的介绍下,走进了卢晓侃的锡艺工作室。结婚十周年的她,想在这里打造一份专属纪念品。

“先前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篇推文,说经过10年相处,婚姻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生活也比较适应了,但容易产生婚姻乏味的感觉。这时,就应该像锡器一样,需要常擦常新,让它重新闪亮夺目。”张女士告诉记者,经过十年的磨合,锡婚就像是婚姻的中转站,需要注入新的激情与希望。

细心挑选后,张女士选择了一款锡茶叶罐,罐体外包裹着一层竹筒。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她在罐体上刻下“十年初见”字样,以此表达对婚姻生活的美好愿望。“丈夫工作比较忙,生活中缺乏仪式感。刚结婚的几年我还会抱怨,现在对他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自己打造仪式感不是更有满足感吗?”张女士笑着说道。

酒香不怕巷子深,像张女士这样寻路而来体验锡器制作的,并不在少数。“这几年流行DIY制作,年轻人对传统非遗工艺的兴趣日渐浓厚。锡器是由工匠一个小部件一个小部件打制的,体验者可以参与其中简单的环节,让成品具有更多的专属元素。”卢晓侃说。

宛如初见 “心”型锡罐记录浪漫

近年来,卢晓侃陆续研发了多款产品,在作品参展交流的过程中,有不少意外的收获。

鹤,在传统东方美学中象征着祥瑞。在一次作品创作中,卢晓侃以宋徽宗《瑞鹤图》中的两只鹤为原型,在锡上打制出了鹤的图案。“一只鹤振翅高飞,另一只飞在高空中回头望,起初我觉得这两只鹤形态各异,形象细节也很饱满,就将其做成了一对锡茶叶罐。”卢晓侃说。

后来,他带着这对作品参加了苏州本色市集,被一名来自广州的客人一眼相中。“他觉得这对鹤像一对同频共振的夫妻,在生活中前进时,总有人在前,走在前面的人需不时回头看看对方,适时地等一等。”卢晓侃坦言,顾客的解读方式,是他在创作时没有想到的。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认可被理解,甚至被赋予特殊的纪念意义,让他很受触动。

古时的锡制粉盒。

十年“锡婚”,寓意“惜婚”,珍惜眼前人。而这种特殊的寓意,也让卢晓侃在工作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爱情故事。此前,一位北京顾客交给卢晓侃一段“心”型的竹筒,希望他能以此打造专属作品。“一对夫妻在看到这个竹筒后非常喜欢,询问能否做成‘心’型锡茶叶罐,作为他们结婚十周年的纪念品。”卢晓侃很感动,立即与北京的顾客沟通,没想到客人当即表示愿意让出竹筒。

“十年相伴,只如昨宵,清风明月在,缱绻伴双飞。”作品完成后,卢晓侃在社交平台上发了推文《执手十年,宛如初见》,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和转发。

主动拥抱市场

让锡器重入百姓生活

“正是因为失去了原有的生活使用场景,有了替代品,非遗传统工艺才面临窘境。如果能赋予其新的使用场景,非遗的传承与活化也就有了新的生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潮”崛起,非遗也在守正创新中越来越贴近人们的消费生活,非遗产业化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这股浪潮中,卢晓侃不断探索尝试,努力让锡器重入百姓生活。

锡茶叶罐,是卢晓侃创作得较多的作品之一。“这几年东阳茶文化氛围日渐浓厚,越来越多的市民家里添置了茶桌、茶具、茶叶等。茶叶罐作为盛放茶叶的器皿,是必不可少的。”他说。锡具有良好的杀菌、保鲜功能,以锡储茶不仅可以防止茶叶香味和营养流失,还可以有效防潮,使茶叶色味不变,长久保持鲜美,特别适宜高档茶叶的储存。

卢晓侃手下的锡茶叶罐,形态各异,鹤、梅花、喜鹊等图案的加入,透射出传统手工艺的灵巧光彩。“锡器曾是女儿的陪嫁品之一,不少人家中都还留有代代相传的锡制品。”卢晓侃曾遇到过一名顾客,不惜花重金修复一个锡制香炉,只因那是外婆的嫁妆。

“老一辈的心意,赋予了锡器爱情、亲情的意义,也让其更显珍贵。因此,将锡器打造成精致、耐用的生活用品,同时注入纪念、珍藏的情感意义,或许是非遗实现‘活化’的路径之一。”卢晓侃说。

编辑:杨慧萍
二审:董之震
终审:史莹

我说两句…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