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桶匠种冬瓜
歌画东阳客户端通讯员 骆卫强
2023-09-06 09:355177阅读

巍山镇八字墙村东有个金杏园村,昔年是有名的箍桶村。20世纪80年代,金杏园村有多名箍桶匠,头戴笠帽,肩挑担头,走街串巷箍桶。

退役军人许松丁曾是个箍桶匠,农闲时间他经常到八字墙村兜揽生意。有农户请他箍制新水桶,许松丁可以干一两天;换篾箍、修底板之类的维修活,个把钟头就可以完成。工价不高,村民欣然接受。按照许松丁的话说,干这活就是“骗餐饭食”。

岁月流逝,时代进步,塑料桶代替木桶,箍桶匠慢慢地失去了用武之地,许松丁迫于无奈“光荣退休”。现在,箍桶技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没有徒弟,无法传承,怎么办?许松丁愁啊愁,锯子、刨子都生锈了,再找不到徒弟,他的箍桶技艺要失传了。

79岁的许松丁念念不忘自己的箍桶技艺:“没有人请我箍桶,那我就用箍桶技艺种冬瓜!”

2023年春,许松丁种了4株冬瓜苗,种植过程中他巧妙灵活地运用了箍桶技术。冬瓜成熟后,大的如暖桶,长约110厘米,直径40多厘米,重量超过100斤。

4株冬瓜苗,收获100斤以上的冬瓜3个,50斤以上的4个,40斤以上的5个。

其中一个,许松丁怕挂断藤蔓,在冬瓜腰部箍了一圈篾箍,就像给冬瓜系了一条腰带。冬瓜在这条“腰带”保护下继续生长,只是腰部收缩,因此远看以为是两个叠在一起,其实是一个冬瓜,形状像葫芦,重量超过100斤。

许松丁还想出了以桶换瓜的主意:只要还保留着许松丁箍的桶,就可以拿旧桶换冬瓜!

一个暖桶换一个百斤重的冬瓜,一只水桶换一个50斤重的冬瓜。错过这次机会,就要等明年了。


编辑:严格格
二审:董之震
终审:陈一点

我说两句…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