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展览隐藏着金华最早的运动会历史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吴旭华 实习生 葛禹飞
2023-09-27 10:111.2万+阅读

金华历史上最早举行的运动会是在哪一年,有没有东阳人的身影?

伴着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一段段从未被披露的东阳本土体育史,借助一场展览而浮现。9月20日,东阳体育文化史料展在市图书馆开展。在市图书馆、市业余少年体育学校以及市历史文化研究会联袂承办下,两百余件体育史料和黉门广场上锻炼的市民“并驾齐驱”,带着观展者“跑”出了历史的烟尘,回顾东阳近现代体育的发展。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东阳举办的首场本土体育史料展览,一定程度上也和杭州亚运会形成了同频共振之势。”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松涛是民进东阳市基层委员会会员,在这场由市文广旅体局和民进东阳市基层委主办的展览中,基本上的文献资料展品都由他提供。而在策划举办了这场展览的市图书馆馆长韦恋华看来,这场展览可以让更多市民体验体育氛围,更可以让大家认识到东阳近现代体育的发展历程。

东阳的“体育”

《逸园日记》

“东阳近现代体育的起源,可比《东阳市志》所记载的还要早。”支持徐松涛这一论证的,是临近展厅入口的《逸园日记》:“二月初一日,晴。午后以东义学社开运动会,即在屋后坦地搭棚款待来宾。约黄子执往观,申回寓。”

根据这段日记所述,早在1906年,东阳和义乌的学生就已举办了小规模的运动会,以增进唇齿相依的这份情谊。

这场运动会在北京举办。因为这一年,吴品珩在北平任职。“东阳义乌两地相邻,交情甚笃,且有过同办学社的先例。”徐松涛解读,吴品珩是巍山镇白坦村人,曾任安徽省按察使、布政使等职。1906年,清政府设立税务处,管理各海关,久在外务部任职的吴品珩经验丰富,担任了税务处帮办提调。身处时事漩涡中心,吴品珩是晚清历史的重要见证者之一,其日记如今已成为学者研究清史的重要例证。《逸园日记》就是由徐松涛收集到的本次展览中最重要的文献资料。

江南第一次联合运动会于1907年在南京举办,共计80多所学校参加。而东义学社运动会举办时间比前者还要早一年,是金华市近现代最早的运动会。

《观联合运动会记》

“这份史料填补了东阳体育发展史上的一段空白。”徐松涛指出,早在清末,东阳人就已对体育有了全新认识,不再局限于娱乐健体,而是拓展出竞技交友等更高层次的功能。即便放眼浙地,东阳近现代的体育发展也可称先进,这也有展品佐证:早在1918年,东阳就举行了全县第一次高等小学联合运动会,所有东阳小学都在受邀之列,一呼百应,规模空前。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贾国政收藏了县立第七高级小学老师吴宗范的笔记,里面记载着他为这次运动会创作的会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杜江华提供的一件藏品显示:东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二年级学生李宣瑜参加了此次运动会,所写的作文《观联合运动会记》,文字规范方正,文辞激情洋溢,读之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东阳县第一次高等小学联合运动会会歌

1916年,浙江省中等学校第一次联合运动会举行,自此,浙江体育开始普及。在这场运动会中,创立不过4年的东阳中学受邀参加,彼时义乌还未有中学,许多在东阳就读的义乌籍学生也随队前往,校长程品文作为带队领导,享受到了嘉宾待遇。这项赛事从此与东阳中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展览还展出了1950年参加浙江省中学生运动会的东中篮球队的合影。一枚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骅赠送给参加全省第五届运动大会运动员的纪念章,则证明1937年举办的盛会中,已有东阳人的身影;而一枚民国时期的网球奖牌,更是让人浮想联翩——早在民国时期,东阳人就爱上了这项“贵族运动”。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全国乃至国际性体育赛事上频频出现了东阳人身影。

image.png

贾冬菊昔年在运动场上的留影

贾冬菊、马苗兰、王丽丽以及任梦茜4位运动员“巾帼不让须眉”,屡屡获奖。贾冬菊昔年在运动场上的几张2寸留影,不知何故而流出,被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贾柏封收藏。徐松涛获悉后专门登门借用,放大冲洗后展出,可以清晰窥见贾冬菊当年运动场上英姿飒爽的身影,以及训练之余外出旅游的闲适。近年从市业余少年体育学校走出的运动员们,如今已能独当一面,争金夺银,展览中展出的一方方奖牌,见证着他们的青春荣耀。 

体育的“东阳”

每一件史料文献都是一面镜子,倒映着历史的影像。一件件体育文献史料和实物,不仅映现着运动场上的意气风发,更让人触摸到历史的脉搏。“体育的背后是时代的步伐。”韦恋华说,借助这场展览,可以看到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史分成3个阶段: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觉醒时代”,中国在经过鸦片战争后终究是体会到了闭关锁国所带来的阵痛,尝试与世界接轨,其中就包含了体育项目;1949年开启的“探索时代”,新中国成立后不到20天,就提出了事关体育的工作方针:“为人民的健康、新民主主义的建设和人民的国防而发展体育。”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体育事业进入改革发展时代,国家体育总局的成立,“全民健身”口号的提出,推动了体育运动的普及。

《奏定学堂章程》

东阳县立第二小学内体育场占了最大区块

在全民体育运动普及的浪潮中,教育始终勇立潮头。展览的第一份展品就是20世纪初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份章程要求各级各类学堂正式设立体操科,此举也结束了中国教育两千多年来基本没有体育课的历史。此期,创办于白坦的扶兴学堂,考试科目里正式出现了“体操”,学生吴锦乡的体操成绩51分,列为甲等。这份史料也表明,早在20世纪初,东阳就不再拘泥于传统教育,而是着手体育,率领东阳学生走在了觉醒的前列,东阳“教育之乡”绝非浪得虚名。而1932年的东阳县立第二小学兼作民众夜校,校园占地面积最大的区域就是体育场。不仅如此,运动经费还列入了学校费用,在东阳县立四都乡崇正中心学校的一份会计报告中,就清晰地列出了体育开支,项目是运动费,数额是米100市斤,折价600元,用于购买乒乓绳子等。

东阳县立四都乡崇正中心学校的一份会计报告中,清晰地列出了体育开支。

卢福寿壮丁训练证明+纪念章

吴锦乡成绩单

步入动荡年代,为迎击侵华日军,东阳于1938年1月在高瑶山举行了“壮丁训练”,五都乡31岁的卢福寿参加了此次训练,获得了一份训练证明、一枚纪念章。随着日寇侵华步伐加快,1940年,南马下格村人陈松平出版了《儿童教育漫画》一书,其中有大量儿童体育锻炼的画作。“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和体育的互补格局仍被沿袭,壮丁训练转变为国防训练。”徐松涛表明,这也为后续的“全民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核武器的建设,国防一事也就无需百姓来操劳,就逐渐开始以强身健体为最终目标,注重健身的普及性,久而久之,就发展为了“全民健身”。

东阳民兵训练合影

除此之外,东阳元素也融入到了体育当中。由民国初期郭宝珊所雕的体育题材木雕花板组件,复刻了1922年《春季始业新国文》上“夺旗竞走”的插画,既说明了东阳木雕的题材多样、与时俱进,也反映了当时体育在东阳境内的普及。时过境迁,这份“联动”起来的情怀却没有消失,1987年浙江省第六届全运会举行,浙江代表团的赠品中就有一幅由东阳县工艺美术试验厂特制的木雕——仿瓷盘设计的台屏上,五彩浮雕苍龙仿佛随时会腾云而起,破空而去。而展出的一支2022年浙江省第17届运动会火炬,其手柄也用东阳木雕制成。它们与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东阳木雕颁奖花器一起,构成了中国体育史上的东阳木雕印记。

《春季始业新国文》中的“夺旗竞走”插画

“夺旗竞走”木雕花板

为第六届全运会浙江代表团制作的木雕赠品

展览开幕当天,杭州第19届亚运会金华站火炬传递活动结束刚好第三天,“中国好人”、国网东阳市供电公司员工虞向红作为火炬手参加了活动。韦恋华获悉后,当即和徐松涛一起向虞向红借用火炬展览,成就了一段佳话。

办展的“赛道”

展览的要义,在于让众多观展者“见微知著”。“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大家能突破对体育认知的局限性,能从运动竞技扩展到社会文化传承当中来,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爱上体育运动。”韦恋华说,为了举办这次展览会,各方也是经历了一场“长跑”。

“亚运在即,我一直在思考举办一场体育相关的主题展览。于是尝试着咨询徐会长,有没有关于东阳体育内容的藏品?他很肯定地说,有,而且很多!”韦恋华笑着说,双方敲定了主题后,徐松涛从浩如烟海的藏品中找出了200多件藏品,包括他珍藏的奖牌以及体育赛事工作证明,争取让观众能大饱眼福。韦恋华还向市业余少年体育学校校长求助,体校校长特地向优秀毕业生写了信,征借来了他们在各个重大赛事上获得的奖牌。她还在图书馆馆藏资料里搜寻相关线索,翻出了众多宝藏:1952年6月20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次日的《人民日报》刊发了大会开幕消息,同时刊出了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而1956年3月7日的《人民日报》头版社论《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国防体育运动》,则对应了东阳民兵证等展品。最神奇的是,她还翻出了一本东阳文史资料专辑,上面居然有马苗兰的自传。在形形色色的迎亚运活动中,这些旧书报也拥有了它们自己的赛道。

image.png

墙上为徐松涛收藏的东阳相关体育赛事工作证。玻璃柜内的展品是少年体育学校优秀毕业生在各个重大赛事上获得的奖牌。

“这次展览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抛砖引玉。”徐松涛说,这次展览不但是为了填补东阳体育历史资料的空缺,更希望这些展品能成为“敲门砖”,引出更多的文献,以供后人研究利用。诚如韦恋华所言,让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全民阅读、公共教育的功能,欣赏、了解、研究展品,其实也是一种公共阅读。

编辑:许琳琳
二审:董之震
终审:单昌瑜

我说两句…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