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桥:古建新生激活村庄动能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张庆
2023-10-11 09:444844阅读

国庆长假期间,横店镇官桥村游客络绎不绝,村里的古建筑、村外的小竹林,不时有剧组前来拍摄。谁也不曾想到,毗邻横店影视城“圆明新园”的这个村庄会成为“网红”。

这一切,离不开官桥村对古建筑资源的焕活。

官桥陈大宗祠

古村落觅新生

2013年,横店镇官桥村被批准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2018年成功入选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2022年入选省第二批未来乡村。这不一般的蜕变史,展示着官桥村踽踽前行的古建保护利用之路。

一路走来,官桥村党支部书记陈晓华深有感触。作为横店镇古建筑现存体量最大的村庄,官桥现存42处古建,虽经岁月侵蚀而风貌受损,但肌理犹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如今古建筑群风貌恢复已初具雏形。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今年1月,晗美术馆落地官桥,开启艺术乡建之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如何实现联结,美术馆是一个载体。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系列活动,让艺术家走进官桥、认识官桥、驻扎官桥,提高村民文化素养,助力村庄形象塑造,焕活村庄古建价值,点亮乡村未来。”陈晓华说,通过多次活动的举办,传统古建与现代艺术已擦出了火花,未来可期。

当然,古建的活化方式远不止这一种。在分批推进古建修缮的同时,官桥村还充分发挥村庄自然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以影视拍摄带动村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如今,小竹林外景拍摄基地已为村集体增收40多万元,并成功实现引流,为村庄带来了人气。

老手艺觅新人

走在官桥老街,素净淡雅的白色墙面、高低错落的马头墙,韵味绵长。老街两边,一座座古建筑各具风韵,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这幅“画作”的背后,离不开卢宅营造技艺传承人陈志洪的努力。作为土生土长的官桥人,陈志洪因家乡旧村改造而踏上古建修缮保护之路。

“官桥是我的家,我希望发挥专长为它做点事,没想到打开了古建保护大门,让我有了更高的使命追求。”陈志洪说,今年,官桥村共有明德书院、上十三厢、懿德堂等4处文保点在修缮,他每天都忙碌在工地上。

传统民居营造主要由木匠、泥水匠、雕花匠、石匠四个工种组成。其中,大木是最核心的工种,而雕花工最费时费力。“古建的木雕构件工艺十分讲究,大都需要人工雕刻,所以雕花匠最早介入,却要到工程收尾才完工。”陈志洪说。

修缮现场的许多工匠都已年过半百,有的甚至已白发苍苍。“古建修缮工匠大都是中老年人,青壮年属于凤毛麟角,真的是青黄不接。”陈志洪说,“我们希望通过推进古建修缮焕活,让大家看到古建魅力,吸引更多新鲜血液加入这支队伍。”

今年37岁的张金彬就是队伍中难得的年轻人。他初中毕业就跟着亲戚学习木雕手艺,两三年后出师开始接活。为了雕花,他每天静坐约9小时。“雕刻就要静得下心,慢工才能出细活。”张金彬说,刚开始他也有些不适应,但随着对木雕工艺的深入了解,兴趣逐渐浓厚,尤其是完成一件作品时,那种成就感无可比拟。因为对这门手艺的热爱,他在闲暇时喜欢逛古建,每每看到精美的木雕构件都要仔细欣赏。加入古建修缮保护团队后,他更是喜不自胜。“参与古建修缮,我有更多机会研究古建筑上的木雕构件等,研究古人的雕刻技艺,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贡献力量。”张金彬感叹,看看老祖宗留下的瑰宝,深感自己的手艺只是刚入门,要学的技艺还有很多,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精进手艺。

深耕古建行业20多年的陈志洪眼下正在培养女儿,希望为东阳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贡献更多力量,如今他的女儿正在大学就读建筑类专业。“古建修缮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背后不只是简单的技艺支撑,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新时代的年轻人在这方面大有可为。我希望年轻人能打破刻板印象,真正深入了解它。古建复活的过程也是传统营造技艺与现代建筑工艺的融合,年轻人大有用武之地。”


编辑:严格格
二审:董之震
终审:史莹

我说两句…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