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画东阳
歌画东阳 共见精彩
在东阳中学111周年校庆之际,该校的校史馆迎来了一件极具文化气息的赠品:双面竹编木雕书法《兰亭序》红木落地屏。
卢光华、卢群伟父子赠送给东阳中学的竹编《兰亭序》屏风正面
这件高雅的艺术品,由校友卢光华、卢群伟父子赠送,承载着两代东中人对母校的拳拳赤诚之心。“这件作品在我自己看来,非常符合东阳中学的博雅气质、创新精神,母校‘锲而不舍、想做必成’的创校精神是我这辈子艺术追求的精神指引,而我也用50多年的艺术生涯践行并验证了这种精神。”从东阳中学走出的卢光华,把“以文化人”的理念贯穿于艺术创作,最终在竹编领域独辟蹊径,成为平面竹编界首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是东阳中学校友中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书法教育养成艺术偏嗜
1964年卢光华考进东阳中学,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学校经常停课。1967年毕业时,因高考取消,卢光华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成了俗称的“老高二”。
“在东阳中学那几年,因为经常停课,我们实际上只读了两年书。”卢光华回忆,那两年里他读得最好的是语文,最喜欢的就是书法。由于特殊年代的特殊需求,整个学校都贴满了“大字报”。当时卢光华负责更新日课表、出版黑板报,需要学习书法,“大字报”上形形色色的书法就成了特殊的“教材”。
当年东阳中学的语文老师王庸华博学多才,卢光华说上他的课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王庸华喜欢书法创作,课上经常为学生分享书法故事,课后也经常给学生演示书法创作,有时候还把语文课变成书法课。这种为数不多的书法教育,为卢光华植下了艺术种子,让他养成了临池不辍的习惯,最终自学成材。
自幼就喜欢文艺的卢光华,进入东中后成了校文宣队骨干,器乐、舞蹈样样都会,毕业那年被推荐去南马公社泉府村,担任该村文宣队指导老师,给当地干部和群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由于既有高中学历又有文艺才能,当年他就被南马公社聘为“五七农中”教师,一边教书一边指导文宣队排练节目,成为南马公社最活跃、最能干、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在南马期间,卢光华还结识了南马一中的语文教师王湘。王湘老师灵秀大气的书法吸引了他,两人成了好朋友,经常在课余交流讨论书法艺术。
1971年,卢光华离开教坛,回到老家六石街道北后周村学习竹编技艺。其间,他接触了竹编老器物上的字画,最终把竹编书法作为艺术主攻方向。
“东阳中学里接触到的书法艺术犹如沙漠之泉,滋润了我枯燥的生活。”那段穷且益坚的求学生涯,因为书法艺术的滋养,卢光华不坠青云之志,书法也因此成为他的艺术偏嗜。
八秩校庆捐赠竹编书法
从教师到乡村篾匠,面对巨大的境遇落差,卢光华没有气馁,“越是处于人生的低谷,我就越是想起母校发奋刻苦的学风。学习和学艺,都需要发奋刻苦的劲头。”一手篾刀,一手毛笔,卢光华对乡居生活甘之如饴。
1986年,卢光华创办了竹编厂,开始自主创业。20世纪80年代的东阳竹编产业正处于黄金期,产品以出口为主,供不应求。卢光华敏锐地捕捉到了国外市场对中国文化产品的需求,决定把竹编从传统实用器物变成文化产品。经过苦思冥想,反复试验,他在东阳竹编传统的“蛇皮编”技艺基础上,研发出了平面竹编书画,并于1989年创作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平面竹编版。
1991年,卢光华创作的两件大型竹编壁挂《兰亭序》参加东阳市首届工艺美术节,平面竹编壁挂《兰亭序》获特等奖,竹编剪贴壁挂《兰亭序》获得一等奖,一举成名。当年,大型平面竹编壁挂《兰亭序》被一位港商以4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购走。
第二年,东阳中学迎来80周年校庆,卢光华受邀参加校庆筹备会。会上俞鉴康校长充满激情的动员发言,让卢光华忆起在东中的那段求学时光,毅然把手头独存的剪贴版竹编《兰亭序》壁挂赠送给母校。“这件作品虽然是剪贴版,但工艺也相当复杂。”卢光华介绍,壁挂的主板底面编织“六角穿丝菊花纹”,边框是竹编“万字纹”,两部分之间以双竹节纹为分界线;竹编花片按照《兰亭序》定武本的字迹剪好后再贴在主板上。“当时为了制作这件作品,我请了岳父和夫人一起赶工剪字,邀请大舅子参与作品组装,因此这件作品还是亲情之作。”
这幅剪贴版《兰亭序》竹编壁挂至今仍挂在东阳中学会议室里,见证着卢光华的创新步履。
百十一校庆再赠《兰亭序》
今年5月,东阳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杜新阳再次来到木雕小镇,拜访卢光华并商谈111周年东中校庆活动事宜。杜新阳初到东中时,就曾经拜访过卢光华,对他的竹编艺术叹为观止。也就是在这次商谈过程中,卢光华提出将为东阳中学量身定制创新版的竹编《兰亭序》。因为儿子卢群伟是东阳中学1993届校友,他决定以父子俩名义赠送作品。
卢光华、卢群伟父子赠送给东阳中学的竹编《兰亭序》屏风背面
整件作品采用竹木结合工艺,屏风外框用红木为材,造型借鉴东阳中学济慈楼的外观,内含博士帽造型。屏风正面为平面竹编四条屏《兰亭序》,由卢光华自书并纯手工编织,竹丝宽度为0.06厘米;背面为阴刻《兰亭序》,由他的徒弟——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王飞龙操刀。
“母校80周年校庆时,我只是籍籍无名的工艺美术师,如今我已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不久前又成功入围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一路走来,母校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是我重要的力量支撑。”卢光华深情地说,因此他把创新之作奉献给母校,让师长、校友和学弟学妹们领悟——传承创新才能让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经过4个多月的制作,在东阳中学111周年校庆前夕,卢光华终于把作品送到了校史馆。“精工细制,非常震撼!”杜新阳在捐赠仪式上大力评价,“卢光华大师是东阳中学校友中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对竹编艺术锲而不舍的追求,很好地诠释了东中人的创新精神。”
东中文化滋养书香门第
“我赠送给母校的不过是一件作品,母校给予我的却是惠及我们一家三代人的精神滋养。”卢光华自豪而又激动地说,因为东中文化的滋养,他们一家三代都非常重视教育、勤学苦读,成就了世人羡慕的书香门第。
卢光华育有两女一子,均出身名校,分别从事建筑、艺术和金融业,均为行业翘楚;孙辈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有名校加持,而且均投身于自己热爱的行业。
所谓得失参半。子女和孙辈都事业有成,各有建树,卢光华对此颇为欣慰,但也难免失落。“他们都没有继承我的竹编技艺,这是最让我遗憾的事。”因此,他想通过捐赠作品给母校,让年轻学子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此激励有文化、有兴趣、有追求的年轻人亲近传统工艺,致力传承创新,振兴传统工艺,推动文化创造,赓续中华文明。
编辑:严格格
二审:董之震
终审:史莹
歌画东阳 共见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