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画东阳
歌画东阳 共见精彩
横店八面山下种植着连片元胡
眼下,马宅、千祥、横店等镇的大片农田里,许多村民正忙着开沟平垄种植元胡。
每年9、10月是种植元胡的时间,此时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土壤湿润度适宜,能确保元胡的生长发育。
作为一种延续了千余年的传统农耕模式,今年9月,我市元胡水稻轮作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是金华首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东阳元胡质量居全国之最
1、始于唐代 质量居于全国之最
评定入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的关键在于是否值得被保护。
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元胡水稻轮作系统是我市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遗留的宝贵财富,是千年农耕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见证,更是一代代农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因此,做好该系统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尤为重要。
据相关史料记载,东阳在唐朝就已开始种植元胡,是元胡水稻轮作技术的发源地和元胡文化代表性区域,素有“中国元胡出浙江,浙江元胡产东阳”之美誉。东阳元胡以“粒大色黄、质硬而脆”的独特品质闻名于世,含延胡索甲素、乙素等15种成分,质量居全国之最,产量曾占全国总产量七成以上,其他地区的元胡种也大多源于我市。目前,我市该系统所在核心区为横店、马宅、千祥等3个乡镇的16个行政村,轮作面积共3860亩。
2、无缝衔接,轮作提高土地效益
元胡水稻轮作系统是一个以元胡和水稻为核心的“一年两熟”农业生产系统,元胡种植一般在秋冬季节,而水稻种植适宜于春夏,因此在一年内同一地块上可实现药稻轮作,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每年10月份,成熟的水稻收割完毕,田地经过整平、开垦后用于播种元胡,直到来年的4、5月份元胡采收后,重新种植水稻,独特的生态农业模式就此形成闭环。
元胡虽为旱地作物,与水稻的生长环境截然不同,但由于水稻收割前本就需要排水,对后作元胡并无大碍;而且元胡适合种植在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肥沃地块,水稻收割后留下的秸秆可作为元胡种植保护膜进行覆盖,从而有效减少杂草生长量,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降低了施肥成本,增加后作元胡的产量。
3、两全其美,轮作效益胜过单种
马宅镇和协村是东阳元胡的主要产地之一,村内现有从事元胡相关产业人员600余人,元胡种植面积超500亩,亩均收入超2万元。近年来,为发展壮大元胡产业,和协村积极搭建“和协元胡·共富工坊”,成立市和谐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入股,并与浙江浙农农业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市供销社签订项目合作协议,联合成立浙农中药科技(东阳)有限公司,共建元胡GAP核心示范区,开展元胡全产业链基地建设等相关项目合作。和协村姓何自然村负责人任瑞三说:“成立合作社和公司,有效带动了附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也为农户元胡水稻轮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大家的种植热情持续高涨。”
姓何自然村元胡水稻轮作面积达200余亩,亩均元胡干产量为125至150公斤,水稻产量约750公斤。任瑞三表示,元胡水稻轮作系统相对于单种元胡或水稻而言,优势较为明显,“最直观的就是节省了土地。其次就是元胡和晚稻的种植时间正好岔开了,全年单种多熟水稻的经济效益太低了,倘若收成不好反而亏钱。而元胡只适宜在秋冬种植,单种的话会有几个月空窗期,农户‘无地可种’,与其闲在家里还不如种点水稻补贴粮用,农户手上不仅有钱还有粮食,可谓两全其美。”由此可见,轮作在生态、经济等方面,有百利而无一害。种植大户何西忠表示,今年元胡水稻轮作的收益已超过10万元,其中种植水稻还有补贴,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元胡花
4、价格走高,农户轮作热情高涨
横店镇禹东社区的新荷庄、夏阳山、沈坎头3个行政村,中药材种植氛围浓厚,种植历史悠久,也是横店镇元胡种植的主要区域。该区域紧挨省道,交通便利,土地规整连片,田间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完善,土壤沙性重,疏水性好,利于元胡的种植生长。市良种推广中心多次在此地开展元胡育种、测产等工作。2022年该区域元胡种植面积在650亩左右,基本都实行元胡水稻轮作模式,2023年种植面积1000余亩,元胡干亩均产量在180~200公斤。
横店镇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包江浩说:“元胡水稻轮作系统是祖辈传下来的种植模式,由于元胡种子和人工成本较高,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才开始盛行。前几年元胡干的价格每公斤40来元,农户的收益并不高,而近两年价格上涨,今年更是达到每公斤140多元,实行轮作的村民越来越多了。”不少种植户表示,元胡干耐储存,尽管行情不错也不会“清仓甩卖”,家里总归会留一部分,继续盼着价格上涨,即使走跌观望一阵再卖也为时未晚。
5、强化保护,探索综合开发利用
近几年,我市在元胡水稻轮作系统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受现代农业技术影响、乡村发展条件限制以及外部市场冲击,农民种植积极性起伏较大,仍然存在人力智力储备不足、生产经营主体规模普遍较小、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元胡等中医药文化挖掘亟待加强等问题。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保护和传承以元胡文化、稻作文化为核心的中药文化和农耕文化,以元胡、贝母等传统中药材为核心的物种资源,以元胡水稻轮作技术和间作套种为核心的农耕知识和技术等,逐步建立具有东阳特色的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体系。同时,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加强中药文化以及传统民俗文化活化利用,开发特色养生休闲农业旅游线路,充分发挥元胡水稻轮作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我市建设成为元胡、贝母等中药材生态化种植和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基地、药稻轮作科研基地、中药和稻作文化科普基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编辑:厉欢欢
二审:董之震
终审:单昌瑜
歌画东阳 共见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