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张庆 图片通讯员 朱倩颖
2023-10-24 11:485953阅读

士林风雅展展出文物。

近日,一场“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在市博物馆展出,吸引不少人前往打卡。日前,常年在国外的金女士推着轮椅,带着百岁老母亲前来观展,“这次难得回来,在家附近散步看到博物馆就进来逛逛,对家乡深厚的文化又加深了了解。”

博物馆是人们了解过去、认知历史的百科全书,是穿越历史长河、解读经典故事、阐释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自2021年我市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以来,市博物馆(中国木雕博物馆)结合自身实际,响应社会需求,立足馆藏文物资源,讲好文物故事,努力打造有特色、有温度、有内涵的公共文化场馆,逐渐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和网红打卡地。

士林风雅展展出文物。

如今,“博物馆热”成为我市文化现象,“到博物馆去”成为我市市民生活风尚,市博物馆发展活力不断释放。今年以来,我市博物馆活动热度排名全省前列,截至10月中旬,市博物馆(中国木雕博物馆)已接待参观游客超20万人次,提供讲解服务600多批次,开展活动300余场,活动参与3万多人次。


深耕地方原创展览 让文物“活”起来

展览是博物馆向观众打开的窗口,展览的质量就是博物馆质量的核心表征。近年来,除了做好展馆设施的硬件升级和固定展品的维护保养,市博物馆(中国木雕博物馆)立足大文化视野,在引进各类临时展览的同时,积极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临时展览。

士林风雅展展出文物。

“我们资源有限,经费也有限,要做成像省博那样的大展不太可能,所以就转换思路,深挖本地的文化资源与文脉,打造东阳特色展。”市博物馆(中国木雕博物馆)副馆长傅燕芳说。截至目前,市博物馆(中国木雕博物馆)已打造了以“时光印记”为主题的1949年以来东阳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展、“印记东阳”——黄包车影像展、铁肩辣手——追忆邵飘萍先生“新闻救国”革命道路红色主题展、士林风雅——馆藏士大夫生活美学文物展等一系列原创特色展,根植我市手工艺文化底蕴,参与筹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收藏作品展”“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技艺展示”“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东亚分区参评作品展”等特色展览。

高公博展开幕式。

上山文化展展厅。

如今,这些展览不仅让民众更深入了解了本土文化,而且还起到了以文促旅的作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打卡。


创新宣教塑造品牌 让文物“热”起来

除了讲好文物故事,博物馆也承担着社会审美教育的功能。近年来,市博物馆(中国木雕博物馆)发挥自身特色,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审美体验活动,解锁博物馆“新玩法”。

学生参观上山文化展。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市博物馆(中国木雕博物馆)推出“花灯邀月——中秋灯谜会”“迎亚运·月饼飞盘庆中秋”“迎亚运 庆国庆 编竹编”“迎亚运 礼赞祖国送祝福”“过中秋 迎国庆 话家风”等9场线下活动和2场线上活动,吸引4000余人参与。孩子和家长在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学到了竞技精神,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紧跟潮流升级体验 让文物“动”起来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物”的呈现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观感和触动,数字化也成为博物馆优化藏品展示、提升公众服务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市博物馆(中国木雕博物馆)加快数字化建设,在展陈形式、文物保护等方面迭代更新,不仅借助浙江自然博物院专业力量,启动杨岩东阳盾龙化石精细修理、三维数字复原和骨架模型制作等工作,还通过开展馆藏古籍扫描、木雕构件数字化拍摄等,持续推进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建设,优化升级观展体验。

“小小木雕传承人”讲解现场。

如今,走进市博物馆,一台数字化设备便在入口处,上面有博物馆介绍、馆藏精品、临时展览、线上展览、宣教活动、东阳古籍、文博讲堂、文物拼图等栏目。游客只要动动手指,便可线上逛展,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古籍以及专家大拿讲座。馆内的每件展品边也都有二维码标识,扫一扫便可了解她的“前世今生”。此外,在“ 东阳文化旅游体育”微信公众号,点击“数字展厅”,便可实现足不出户逛展。

通过数字化呈现,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让人“大开眼界”;借助互联网传播,一个个文物展览“走进”千家万户,吸引众多市民线上参与、线下“打卡”。市博物馆研发的“士林风雅”展览配套文创、恐龙拼图、书签等文创产品,将历史文化巧妙融入日常所需,成为激活传统文化资源的又一把钥匙。

市博物馆送讲座进校园。

更喜人的是,在“文博热”的带动下,广袤的三乡大地上,湖溪镇的酒文化馆、画水镇的锁文化展示馆、横店影视城明清宫苑的清宫御膳博物馆以及欢娱影视文化博物馆等一座座乡村博物馆犹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成为亮眼的人文景观,点燃了乡村的“文化篝火”。“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稳步推进博物馆新馆建设和现有场馆设施设备改造提升,指导推进乡村博物馆规范化建设,持续加强馆藏文物保护研究,充分发挥博物馆社教功能,多维度讲好文物故事,培植丰厚的文化土壤,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市博物馆(中国木雕博物馆)馆长吴晨辉说。

编辑:杨慧萍
二审:董之震
终审:陈一点


我说两句…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