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攻关为污水“治病”——访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王东升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陈姣 周璐
2023-11-01 09:546508阅读

锁定环境与资源的大方向,选择水中细小到微米、纳米,肉眼几乎看不到的物质,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颗粒物稳定性的研究,这就是王东升的工作内容。

跟很多科研人员不一样的是,王东升具有“双重”身份——他是科学家,是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也是企业家,创办了北京环球中科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技术往产业转化,实现产学研结合。

立志一辈子跟水打交道

水被称为生命的源泉。水质的优劣关乎人类生命健康,因此水质同样需要“把脉问诊”。多年来,王东升一直专注于污水污泥药剂产品的研制,找到污水的病症,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走进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对采样回来的水体进行分析研究。在这个实验室里,每一款药剂都要接受反复的研究和检测。自2019年成立以来,该研究中心就围绕“五水共治”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等主题开展工作,为区域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王东升就是这个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亲手筹建了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主任徐圣君介绍,王东升会经常性地为中心提供中科院的一些技术方案,以解决污水治理的痛点和难点。同时把中科院一些相对具备市场化条件的技术,或者是相关的研发前期产品,进行市场化推广和应用。

“科研成果只有转化成有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这是王东升的座右铭,也是他30多年科研工作的真实写照。

1970年,王东升出生在江北街道西范小区。1987年他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应用化学专业,1991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攻读硕士学位,也是在研究生阶段,他确定了人生的方向——选择跟水打交道。对此他说,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做自己觉得比较有意义的事,“所以我从研究生开始就立志,要么自己成为师傅,要么去找师傅。”

攻关捕捉污水微颗粒物

1994年,王东升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环境工程学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鸿霄,专门研究“让水中看不到的浑浊颗粒物变得能看到”。

“我想一辈子就研究这个东西,说明它的机理,然后开发出相应的技术应用到实际中。”王东升说,水体颗粒物是个广泛的概念,体积从1纳米到1微米不等,有天然水体颗粒物,也有人工合成的污染物。

王东升最先申请基金的项目是研究铝13的分型。因为一般水体颗粒物都带负电荷,负电荷同性相斥,颗粒物就聚集不起来。铝13带有7个正电荷,加入铝13制作的混凝剂之后,颗粒物就能凝结,使得它们被看见。王东升博士后的工作就是做纳米铝13的分离与提纯,研究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我们把混凝剂聚合铝里面最有效的成分叫作纳米铝13。纳米铝13发现已经很多年,但是我们尝试了各种制备法,还是没有找到真正接地气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生产工艺和方法。”王东升的导师汤鸿霄院士多年深耕无机高分子絮凝剂领域,从理论研究、品种开发、生产工艺到工程应用,形成了研究链,取得了居于国内外前列的成果。王东升对纳米铝13的研究,为新一代混凝剂药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然而王东升并不满足于此,他认为还可以发展第三代药剂,也就是以纳米铝13的生产技术为基础,发展多功能的纳米混凝剂,使得水中细浊污染物形态含量达到70%以上。

不惑之年荣获国家“杰青”

多年来,王东升一直潜心于混凝剂生成与转化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或者承担了23项国家基金委面上和重点项目,863/973及水专项和中科院课题,发表SCI论文3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编著(包含参与)专著4部。

凭借在混凝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早在2010年,王东升就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杰青”是青年科学家的至高学术荣誉。王东升说,在他所从事的环境工程领域,想要获得这个荣誉称号,研究方向必须具有代表性,研究成果在国际国内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就是我强调的‘标签’,年轻人必须有自己的学术标签,比如说在水污染治理领域里面,一提到混凝剂,大家就能想到是谁做的研发,取得了哪些成果。”王东升说,自己之所以能十年如一日聚焦于这个领域,铁杵磨成针,靠的正是东阳人的勤奋精神、钻研精神。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有着非常严格的评审制度,能够获得这项基金资助,对王东升来说意义非凡,意味着他的学术水平得到了同行认可。

创办企业促科技产业化

获得“杰青”荣誉后的王东升并没有止步不前,相反他觉得这只是全新的开始,因为接下来的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化推广任务将会更加艰难。他认为,科学研究更重要的使命是解决实际问题,就像设计桥梁的人,固然要在桥梁设计理论方面有创新,更重要的还是在现实中设计建造出能实际应用的桥梁,这样的贡献才是实实在在的。

在王东升的推动下,北京环球中科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因为有王东升团队提供的前沿技术加持,这家企业很快成为国家、中关村双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第一批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第一批技术成果转化企业。

北京环球中科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虞红波介绍,企业聚焦于整体水环境治理,着力解决水环境治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业务共有四大板块,第一块是污水的水处理剂,第二块是污泥的处理处置,第三块是工业水的处理处置,第四块是面向未来的“智慧水务”。

而在王东升看来,创办这家企业的初衷很“简单”:一方面为水环境治理提供高新技术,切实助力水资源保护;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企业取得的效益,为后续研发提供经济支撑,“这条路是我觉得最开心的一条路。”

为家乡治水而贡献智慧

从科研成果到产品,从实验室到市场,从科学家到企业家,在产学研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王东升走得蹄疾步稳。2022年,王东升来到浙江大学,在环境生态工程研究所教书育人,同时继续进行学术研究。国有成均,在浙之滨。回到浙江,王东升有了“回乡”的感觉。

更让王东升开心的是,回到浙江的他离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近了,工作也更便利了。这个于2019年成立的研究中心,目前已建有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室,一个CMA实验室及若干支撑服务系统平台,同时获批设立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依托院士、杰青、优青等领军人才,筹建了新型纳米净水材料、新型污染物控制、污泥资源化利用、土壤生态修复、绿色小流域治理与水生态健康构建等研发团队。研究中心先后用技术支撑了义乌市双江湖水利枢纽工程、望道故居塘库景观构建工程、岩口水库水质提升工程。

在徐圣君看来,王东升是东阳人的优秀代表,他不仅工作勤奋,为人和善,而且甘为人梯,让人深为钦佩。而无论走到哪里,取得多大的成就,王东升总是记挂着家乡。他多次受家乡邀请,回乡为家乡的水环境治理问诊把脉。在他的力主下,今年,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东阳市水务投资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联合东阳水投集团成立了东禹生态环境公司,主要从事管网检测和修复。

“我觉得能够为家乡做点贡献,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毕竟东阳人即使人在外,心还是在家乡。”王东升说,生在东阳长在东阳,东阳的美好印象始终留在脑海里,这也是他报效家乡的最强烈动力。

编辑:许琳琳
二审:董之震
终审:陈一点


我说两句…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