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遥感技术赋能未来生活——访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华意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李忭 张弘剑
2023-11-29 13:576447阅读

人物档案

吴华意,1966年出生于画水镇吴宅村,系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特聘教授,主持和参加973、863、基金及其他项目3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二等奖3项。

测绘遥感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词汇。但实际上它已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领域,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在全球遥感技术领域,武汉大学是当之无愧的“领跑者”,该校的遥感技术学科已经连续七年居全球第一。设于该校的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有一位东阳乡贤吴华意。

“上天”采集信息 “下地”应用数据

在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厅,陈设着“珞珈”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模型,“因为我们的实验室是测绘遥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所以在测绘遥感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射了好几颗卫星。”实验室副主任吴华意介绍,“珞珈”系列科学实验卫星可以满足不同的探测需求,从而服务于各方面的研究。

这些年来,吴华意一直致力于开展遥感技术研究,包括测绘遥感地理信息获取与地理信息服务、社会感知与地理计算、时空计算与地理空间智能、实景三维数字孪生技术等。“我们的主要工作,实际上就是通过卫星或者各类传感器包括摄像头、相机等获得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储存进计算机,后续进行处理并应用。”吴华意说,通过遥感技术获得的数据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各种数字化改革,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管理,还可应用于农业生产,比如施肥量的控制等。

听着故事长大,养成优秀品格

对于做学问,吴华意始终一步一个脚印,精益求精。溯源这种学术态度的养成,或许与其家庭教育有关。

1966年,吴华意出生在画水镇吴宅村。天资聪颖的他从小成绩名列前茅,1984年,他以当时全县理科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1988年被推荐免试到武汉大学统计学系攻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硕士,1995年开始读博,4年后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武汉大学)。

回忆起这段学习经历,吴华意感慨,这和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成长环境分不开。他的父亲是个木匠,但是喜欢阅读和思考,因此家里收藏有《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书籍。儿时的吴华意几乎每个晚上都在父亲讲述的故事里睡去。“特别是夏天,没有空调,我们在门外空地上搭起木板乘凉,父亲就给我讲各种各样的故事,鼓励、激励、引导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吴华意回忆,他的许多处世品格和生活习惯,就是在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中养成的。在东阳中学读书的时候,他每天早上都跑到河边去读英文、背单词或者是背课文。

从父辈以及优秀的同龄人身上,吴华意学到了勤奋、坚持、追求卓越的品质。后来,他如同“开挂”一般,学术业绩直线上升。前几年,实验室打造了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吴华意作为主要研发人员,参与制作了“天地图”的基础软件。目前,“天地图”已经在全国每个省(市、区)应用并下沉到设区市。这个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历时八年研发,实现智能停车

如何用自己所学,更多地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解决一些实际需要,这是吴华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停车难问题在许多大城市愈加凸显。从2013年开始,吴华意和企业合作,提出将测绘遥感技术应用到停车库系统的想法,并带领研发团队着手研究。

“我们这个立体停车库技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用了测绘遥感技术。只要车子开过来,传感器、摄像头就把车子的长宽高,还有车轮胎的方位等全部测好。”吴华意打了个生动的比方,把测绘遥感技术应用到停车库系统,相当于给车库加装了“眼睛”和“大脑”,使它更智能。进入智能立体停车库后,驾驶员只需要把车停在车位上,无须刻意摆正,短短50秒,车子就能自动停到上方的车位里。

这一创意从提出到应用,前后历时八年多。

为了探究测绘遥感技术在更多方面的应用,眼下,吴华意正带领武汉大学时空计算与地理空间智能团队,开展关于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更多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探索。“从技术角度来说,我们现在的研究方向,实际上是基于地理信息的数字孪生、元宇宙,这也是整个世界当前的发展方向。”

坚持永不言弃,故乡给予动力

深耕一个专业,把研究做到极致。吴华意坦言,在做学术研究过程中,东阳人的精神给了自己很大的激励。

“在研发的过程中,东阳人精神给了我强大的动力。”吴华意说,东阳人精神里有个非常可贵的品质,那就是坚持,还有就是要把每件事做到最好。“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一直把它做下去而且做好,做的过程中有可能会碰到失败、挫折,但是永不言弃,坚持下去。”

吴华意希望将自己的研究应用到家乡建设中,助力家乡发展。

“这几年,家乡发展得很好。”吴华意欣慰地说,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恢复高考以来,东阳走出了大批的博士、教授,“这批人中有许多已经快60岁,有的可能已经过了60岁,已经退休了。我觉得东阳可以考虑把这部分人才引回家乡,创新创业,为东阳作一些贡献。”他认为,让东阳人才报效家乡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要投资创业,但是可以为东阳的科技发展或者教育改革等效力,哪怕是上一堂课,也是一种贡献。

编辑:许琳琳
二审:董之震
终审:史莹

我说两句…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