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陈丽君:想把青春的越剧演给更多人看
嵊州发布
2023-12-21 20:443371阅读

最近,不少观众通过越剧《新龙门客栈》认识了我。自今年3月底至今,我们已演出130余场,最近几乎场场爆满,其中一场演出的网络直播吸引了近千万人次观看。我们这个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创作团队,用执着和热情让许多年轻观众渐渐走近越剧、了解越剧、热爱越剧。悠长的戏腔,能否跟上时代的节奏、赢得更多人的关注?受党报评论君的邀请,我来聊聊这个话题。

图片

越剧《新龙门客栈》演出剧照

什么能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沉浸式观演、影像元素的运用、戏曲程式化基础上的即兴演绎……形式的创新必然少不了。但真正让戏走进、留在年轻观众心中的,还在于内核的守正。声腔设计保留了不同越剧流派的基调,对打、过招等段落借鉴传统戏的精华,主题曲使用越剧早期的“吟哦调”……飘带拖曳,环佩叮咚,锣鼓琴弦皆有戏,举手投足都是“招”。有人说,越剧的走红是种现象,我倒觉得,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被唤醒的必然,是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社会氛围中的必然。

我学了18年戏,对戏曲的“真功夫”有着很深的体会。剧中,被观众们津津乐道的把盏比武“名场面”,是演员们通过多次武打“切磋”练就的。起初排练时,动作并不是很熟练,拳拳到肉,一天下来淤青不少,我们就一直磨合,直到动作干净利落为止。记得一位00后观众看剧后说,“我真正喜欢的,是整个舞台被‘考究’二字沁润着,是有‘真功夫’的中式美学”。

图片

越剧《白兔记》演出剧照

从起初学“技法”,到后来学“方法”,认识逐渐深入,舞台上的角色也越来越生动。还记得,茅威涛老师在教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前两天亲身示范,之后便开始与大家探讨人物的思考方式、行为逻辑。沿着这种创作思路,我在剧中尝试用肢体动作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融入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努力让角色立起来。
事实证明,只有刻苦训练基本功,才能在舞台上呈现行云流水的美感;只有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才会让戏曲动作更具艺术表现力;只有怀着对艺术的赤诚热爱并付出恒久努力,才能让作品打动更多人。我常觉得,吸引年轻观众的,正是这颗纯粹而执着的戏曲追梦之心。这是对真的追求,也是对美的热爱。
永远在学习,一直有目标,始终在创造,是我和同事们的共识。我们的身后,是成立近40年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更是诞生百年的女子越剧。越剧《五女拜寿》奠定“小百花”根基,《二泉映月》《江南好人》《寇流兰与杜丽娘》等作品拓宽表现题材,《苏秦》《钱塘里》等进一步释放越剧表现力……一代代“小百花”不断探索艺术的新课题,增强剧种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让越剧一次次“破圈”,“圈粉”一代代观众。

图片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出剧照

越剧需要年轻的传承人,也需要年轻的观众。从上世纪40年代的戏迷俱乐部,到如今开始着迷越剧的年轻观众,从不为一桌两椅模式所限的创新,到如今越剧在各个艺术门类中吸收养分的创造……越剧向前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在剧场中、在生活里与观众共同完成的。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让越剧迈向更远的未来,是我们新一代越剧人的使命。
戏曲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DNA,一个小石子投下去,DNA就被唤醒了。把青春的越剧演给更多人看,是我的心愿。我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做那颗激起层层浪花的“小石子”,踏踏实实演戏、认认真真创新,以实实在在的好作品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走近文化,让传统文化的潮涌始终翻涌于时代前沿。


评论·51
杨伟锋
来自浙江绍兴2023年12月29日
碧海一帆任逍遥
来自浙江绍兴2023年12月29日
孙海东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12月28日
emoji_37
读友_W88BBC
来自浙江绍兴2023年12月26日
王帅军
来自浙江绍兴2023年12月26日
赞赞赞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