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传递不凡能量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任振江 楼瑶琳
2024-01-11 14:264741阅读

马艳平

全年公益服务时长387个小时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做公益,这是过去一年马艳平的工作生活常态。

马艳平是江北街道宝悦君庭酒店的一名会计,也是市红十字志愿服务总队的副队长。她身材娇小,却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一有空就去做志愿服务。2023年,她公益服务时长总计387个小时,参加过上百次路口文明劝导、大型活动安保、“三献”宣传活动等。

如今精力充沛的马艳平,多年前却是个“药罐子”。她在1996年分娩时大出血,之后身体一直不大好,需长期服药,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饱受病痛折磨的她,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2017年,她加入市红十字志愿服务总队,自此找到人生方向,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实现了个人价值。

早在2013年,马艳平就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去年2月底,她又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此外,她还积极参加“三献”(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器官遗体捐献)宣传,成立宣传健走队,去年共组织参与“三献”宣传活动308场次,累计完成献血1.3万余人,455.77万毫升,完成造血干细胞入库125余例,成功移植5例。

在马艳平和队友们的宣传带动下,不少市民也转变观念,对捐献器官、遗体有了新的认识。去年11月,巍山镇一位老人说服子女,主动联系市红十字志愿服务总队,申请办理遗体捐献登记。

对马艳平来说,比起上班,做公益不仅花钱还费劲。她多次自掏腰包,参加书画公益拍卖;和一位小儿麻痹症患者结对,时不时送上关爱。上月5日,市红十字服务总队组织东西部协作防寒物资捐赠,马艳平和队友们干了2个多小时的搬运工作,累得腰酸手疼。还有去年举行的横店马拉松,她和队友们凌晨4点多就集合出发去现场,维持秩序、现场急救,一直忙到下午5点多。

做公益虽然累,但马艳平乐此不疲。“公益带给我无穷的感动与快乐。”马艳平记得,有一次,一位队友的家人因病急需输血。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就有13名队友报名,组团前往杭州献血。那一次,马艳平也满足献血条件,成功献血。“跟一帮有爱心的人在一起做事,总是感觉能量满满。”

马艳平说,做公益帮人又渡己。说来奇妙,参加公益后,困扰自己多年的病痛症状逐渐消失。“或许是因为心情畅快,加之身体活动,慢慢改善了健康状况。这也是公益带给我的福报吧。”

韦新华

帮助他人时,心里很舒坦

“今年第一场救援发生在元旦当天晚上7点接到中队长蒋世良的紧急通知,有一人到落鹤山户外登山迷失了方向,被困山里,说不清目前所处的具体位置。”作为市烈焰救援队六石中队的一员,接到通知后,韦新华立即调转车头奔赴落鹤山山脚与队友会合,并联合六石派出所民警开展搜救工作。

通过当事人手机发来的定位,救援人员掌握了其大致方位。但由于天黑林密,没有像样的路,再加上手机定位不精确,这给救援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韦新华带了一把多功能铲在前头开路,几名队员紧随其后一步步摸索前进。经过大家3个小时的搜寻,被困群众终于被其中一搜救小组发现,并安全护送下山。此时,韦新华和队友已经搜寻至落鹤山的最高处附近。

“能在几个小时内找到人,都还算顺利的,有时候我们要找个两三天,特别是遇上年纪大的老人或者顽皮的孩子,那才真的难找。”韦新华说,六石中队每年平均要参加搜救60余次,队员们全年24小时待命。近年来,中队的救援装备越来越齐全,总队那边有无人机、搜救犬、汽艇、专业绳索等,需要时可以立即调用,救援效率比过去高了不少。

应急救援队员只是韦新华参与众多公益事业的其中一个身份。韦新华是六石街道樟村人,早些年做过工程项目管理,后来办了一个烧酒坊。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跟朋友一起参与六石爱心志愿者组织的公益活动,从此与公益结缘。2018年,他成了六石爱心志愿者们的“领头雁”;2021年,六石爱心志愿者队伍更名为市绿溪志愿者服务队,持续开展志愿文化宣传、惠民助乐、关爱弱势群体、交通文明劝导等公益活动,多年来足迹遍布六石街道所有行政村,得到了广大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好评。

去年7月底,韦新华带领30多名绿溪志愿者前往六石街道“残疾人之家”开展活动,与那里的残疾人一起包饺子、话家常,给他们送去关怀与温暖。面对关心关爱,残疾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灿烂的笑容,这动人的一幕让韦新华心中颇为触动,当即与“残疾人之家”相关负责人约定定期过去开展活动,给残疾人送温暖,帮助他们一起融入社会。

从事公益事业8年多,韦新华表示,这一事业不仅要有不忘初心的坚守,更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开展应急救援、爱心志愿服务,不取分文报酬。尽管如此,还是会遇到个别不理解的求助者家属,指责寻人不及时;或者遇到个别村民,埋怨服务不到位等情况。当下他也觉得很委屈,心中有气。等这阵气过去了,还是会继续做下去。“只要是我认定的事情,不论遇到什么阻碍都会坚持做下去,帮助他人时我心里特别舒坦。”韦新华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韦新华的带领下,绿溪志愿者服务队目前已经扩大到240多人,志愿者们只要一有时间都会积极报名参加活动。还有不少成员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自掏腰包为公益活动保障采购物资、运送装备,通过多种方式奉献爱心。

陈彦超

为他人点亮“心灯”

孩子厌学、工作不顺、失恋分手……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也难免会有意志消沉的时候。在迷茫痛苦之际,若有人知你心忧,解你心结,内心就能敞亮许多。从事公益心理咨询的陈彦超就是一位点灯人,为在黑暗中挣扎的人点亮心灯,照亮前进方向。

近日,在白云街道中山社区外托小区,记者见到了陈彦超。在她家一方不大的茶室内,一杯暖茶、一席良言曾慰藉过许许多多困苦的心灵。

陈彦超在2009年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国学讲学,2020年从杭州回东阳发展后,开办了公益家长课堂,并受邀到樊登读书会、学校、企事业单位上公益课。去年7月,她被聘为东阳老兵学堂讲师,每月开课。每周四晚上,她都会在市党群服务中心开讲公益课,课程包括原生家庭、婚恋心理学等。

在众多学员中,有一名单亲妈妈,已跟随陈彦超学习将近一年。一年前,这位女士无助地找到陈彦超。她的儿子即将中考,却因厌学而无心上学,虽然咨询过多位心理医生,但没什么效果。

陈彦超深入了解后,发现孩子厌学,一部分原因在于其母亲。这位母亲平时工作较忙,和孩子缺乏沟通,共情能力较弱,而孩子从小体质较弱,性情敏感,无法得到家人理解,内心孤立无援。

“家是孩子的温暖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精神支柱。家长存在的意义就是在孩子犯错时温柔而平静地提醒,在孩子受挫时一起帮助寻找解决方案。”陈彦超对症施策,指导这位母亲学会充分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和孩子交朋友。

“心理咨询不是强心针,不可能一针见效,它更像中药,需要慢慢调理。在这个过程当中,咨询对象的情绪还可能出现反复,都是正常现象。”陈彦超说,后来孩子慢慢走出心理困境,轻装上阵,投入学业,并考上了心仪高中,现在还经常会找她谈心。

“我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我经历过痛苦,所以能感同身受。”陈彦超说,自己也曾在原生家庭、职业生涯、婚姻生活中历经挫折,走过很多弯路。“我想尽自己的能力,让别人的人生能走得更顺一点。”

在陈彦超的带动下,不少学员也加入公益讲学队伍。今年,在白云街道的支持下,悦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应运而生。如今,“悦众”已有讲师4人、咨询师3人、义工10余人,陆续帮助10余名厌学少年重新走进学校,帮助诸多人士疏导婚姻、家庭、亲子、求学、事业等各方面的困扰。

编辑:厉欢欢
二审:董之震
终审:史莹

我说两句…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