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画东阳
歌画东阳 共见精彩
2023至2024年的跨年夜,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游”进了一条五彩斑斓的龙灯,为当地精心打造的非遗市集“陶然集”增添了传统的时尚氛围。除了这条炫酷十足的龙灯,引路的数盏行灯也引来众多年轻人围观拍照。
左炎令团队制作的东阳龙灯现身陶溪川 通讯员 胡吴笳
这组迥异于当地民间灯彩的灯具,出自东阳行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左炎令之手。出生于2000年的他,在大学期间就为学校扎制龙灯,走红“大唐不夜城”。3年过去,左炎令带着他的团队,为全国各地的村庄和商业机构扎制了多条龙灯,成为国内最年轻的“造龙师”。
业务繁忙,订单已经排到元宵节前
1月13日晚,见到左炎令时,他刚从磐安做灯回来。刚刚落座,手机铃声响起,城区一小区老协分会想请他制作龙灯。“不好意思,我们的活已经排到正月半前三天了,要不我给你推荐其他人吧!”左炎令抱歉地谢绝了送上门的生意。这些天,因为每天要接许多电话,他嗓子已接近失声。
左炎令制作的龙年版东阳行灯。
从完成为陶溪川制作龙灯的订单后,如今左炎令手上还有10条龙灯需要赶制,最早的订单接自2023年元宵节,“只等着吉日一到就上门制作”。
10条龙灯看似业务量并不大,但每条龙灯制作时长为5至7天,而且一般村庄制作龙灯有固定的时间;剩下时间还要见缝插针给外省市制作龙灯,因此春节期间左炎令都已没有空闲。有人建议他把制作龙灯的业务“产业化”,他直言不可能:“每个村庄的龙灯都各有特色,不能简单复制。而且,按照东阳传统风俗,制作龙灯所需的木板、竹子等材料,都要村民遵照古老的仪式去‘偷’来,我们无法自行准备材料搞装配式生产。”末了他正色道,“从匠人的角度而言,要保证产品质量,就不能贪多求快;从信仰的角度来说,东阳人对龙极为崇拜,特别是龙头都敬称‘龙头爷’,我们不能亵渎这份传统文化。”
尊重传统,走村串户遍访龙灯类型
刚刚过去的一年,左炎令忙得要飞起,行灯、花灯、龙灯,各种灯彩订单贯穿整年。但他还是忙里抽暇,走访收集东阳龙灯类型和制作技艺。
左炎令制作的“青龙”爆红2023年国庆假期 通讯员 周晓刚
“世上的龙灯千千万万,单独一条可能看不出美丑,但放在一起就高下立现。”左炎令说,龙头下颌与龙颈的角度、龙腮的长度、龙身的S形弯曲度,等等,决定着龙头形态是否美观,而龙头上的纹样、色彩更是大有讲究。“东阳龙灯分成日间活动和夜间活动的龙灯,日间活动的龙灯色彩要淡雅一点,夜间的则可以浓烈一点。”左炎令介绍,东阳龙灯大致分成青、赤、白等三大主色调,各主色调下又有细微差别。即将到来的甲辰年被称为“青龙年”,有的村庄所迎的“青龙灯”就以蓝色为主,有的则以绿色为主;赤龙也有正红色、玫红色之分,“江北华店的龙灯就是玫红色,这是华店小区的老艺人华台岩告诉我的。”而龙头上的祥云纹,“小龙用五色,显得活泼,适合近赏;大龙则用三色,显得端重,宜于远观”。
对于龙头前引导所用的旗灯、绣球灯上所绘的纹样,左炎令更是如数家珍。旗灯上可以绘马,寓意龙马精神;绘令旗、绣球、笔、印章,寓意“祈求必应”;绘笔、银锭、如意,则寓意“必定如意”;绘蝙蝠、梅花鹿、桃子、喜鹊,则寓意“福禄寿喜”。绣球灯上多绘狮子,取“狮子滚绣球”之意。举凡种种,不一而足,都已在他脑子里扎下了根。
“许多人以为,东阳龙灯头就只是一个囫囵的头,其实并非如此。北乡大部分村庄是‘全身龙’,龙头有个小尾巴,后接龙身;南乡则是无尾龙头,称为‘半身龙’。但不管南乡北乡,龙身最后压阵的必须是鱼尾。”对于外地的商业表演性龙灯,左炎令都用“全身龙”,加上三鳍式龙尾。因为外地龙灯受运输条件限制,一般只有龙头和龙尾,最多加7节龙身。
合理创新,传统龙灯注入青春气息
既符合老辈人的口味,又迎合年轻人的审美,这是许多人对左炎令所制龙灯的评价。
龙灯舞进乡村小院 通讯员 周晓刚
传统的龙灯制作技艺必须延续,但适当的创新也是不可或缺。创新最怕的就是违背常理,“曾有不懂风俗者在龙头上画了老虎,寓意‘虎虎生威’,然而东阳民间有‘龙虎斗’的说法。”对此,左炎令坦言,越是乡人约定俗成的非遗,创新越是要审慎笃行。而他的创新法则就是保护传统的技艺、纹样、主色调,但在材料和色阶上谨慎创新。
东阳传统龙灯,篾扎纸糊。纸是棉纸,遇水就烂,而且易燃,所以元宵节碰上雨天就只能歇灯。左炎令尝试改成了“篾扎布糊”,布在上色绘图之前经过特殊处理,不仅防水,颜料也不至于洇开而模糊成团,从而克服了在布面上色的难题。“传统东阳龙灯多由老人家绘制,受材料和审美限制,往往不够美观,年轻人吐槽不够时尚,这是龙灯创新最大的‘槽点’。”为此,左炎令联合美院毕业的同学,研究龙灯色彩的优化,用渐变色彩表现龙灯纹样,使龙灯呈现出年轻人所喜欢的国潮感。为了确切掌握各种颜色在白天和晚上的差别,他制作了许多色板用于试验,“今年最流行的青龙,白天时看呈宝蓝色,晚上亮灯后就会变成星空蓝,加上星星点点的黄色,顿时有了大海星辰的梦幻感。”这条龙灯白天晚上皆能出迎,被左炎令视为得意之作,已有多个村庄要求按样加工。
引领市场,老少联袂传承龙灯文化
明明是年轻人喜欢的“国潮”龙灯,前来下单的却多是中老年群体;不仅如此,左炎令还把几位老匠人请出山,让他们一起制造既传统又时尚的龙灯,大家一起“玩”得不亦乐乎。
“疫情三年,迎龙灯活动陷于低谷,许多制作龙灯的老匠人退出了这个市场。如今,迎龙灯几乎成了年轻人的活动,传统龙灯要有他们喜欢的时代标识。所以我把老匠人组织起来,利用他们的传统技艺,对龙灯进行创造性转化。”在制作过程中,左炎令坚持守正创新,向老匠人讲解龙灯文化的内涵,逐渐扭转他们的陈见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同时为他们注入时尚的审美观念。在他的审美引领和质量把控下,龙灯的造型和装饰都向美而行。原先内心有所抵触的老匠人,也因为围观者的称赞而对他心悦诚服。
龙灯初成,左炎令和小伙伴先迎着过把瘾,同时检查龙灯质量。
“龙灯制作不仅是一门传统技艺,更是一种行为艺术,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仪式,这种仪式不仅能唤起我们的仪式感,更能让我们抵达民俗文化的内核。”因此,在完成龙灯制作后,左炎令还会指导村民们演练仪式,甚至自己“披挂上阵”示范。他挖掘整理的许多传统仪式,被年轻消费者发布到微博、小红书上,掀起了学习热潮。“所以,我们根本不用担心龙灯制作技艺后继无人。”左炎令自豪地说,虽然自己忙于灯彩的研发制作,但更多被他“带入圈”的年轻人已经自发地承担起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犹如节节延续的龙灯,始终在时代洪流里,以坚韧的传承链,坚定“龙的传人”的文化自信,闪耀炎黄子孙的精神图腾。
编辑:杨慧萍
二审:董之震
终审:陈一点
歌画东阳 共见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