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幸福忆家”,真暖!我市认知障碍照护工作“开题”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吴旭华
2024-01-31 10:582.1万+阅读

墙上挂着泛黄的老照片、老挂历,八仙桌上铺着蓝印花布,摆着老式收音机和热水瓶,86岁的洪顺香走进房间,泛黄的眼珠定定地盯着这些物事,忽然拎起那把印花铁壳热水壶,熟练地打开瓶盖,又拿起桌上的白瓷茶杯,顺势就要倒茶。陪伴在侧的周玲玲眼疾手快拦住:“阿婆,我还不渴,我们先坐下来聊聊天好不好?”“你这闺女,陪了我这么久,连口茶都没喝过……”洪顺香伸手拉住周玲玲,“坐下,坐下。”

老人在“幸福忆家”重温旧时光

看着老人的一系列反应,市红枫林养生中心院长周玲玲不禁感慨——能唤醒老人意识深处的记忆,太不易了!

洪顺香老人有个特殊的身份——认知障碍患者,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患者。她所在的这间房子,是红枫林养生中心刚刚打造的“幸福忆家”认知障碍照护专区。这样的专区该中心共有4个,计74张床位。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为更好地照护认知障碍老龄群体,我市已打造了264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主要分布在市福利院、喜洋洋康乐中心、红枫林养生中心、马宅镇敬老院。这也意味着我市认知障碍老龄群体的照护工作“开题”。

果断承接“千年难题”

认知障碍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老年痴呆。对这个群体的照护,被无数家庭视为“千年难题”。因为这个群体不仅失忆而且失智,到后期往往伴有失能,家人常因照护他们而心力交瘁。

“其实,他们只是被困在了时间里,需要被解救。”周玲玲介绍,俗称的“老年痴呆”,属于认知障碍范畴。这种疾病可以通过早期筛查被发现,实施科学干预,使得老人维持在轻度及疾病前期状态,不需要专人时刻照料,甚至可以实现生活自理,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科普,公众对认知症并未有明晰认知,因此送到养老机构的认知障碍老人很多处于中度甚至重度状态,照护起来非常棘手。

放眼全市,红枫林养生中心无论是设施还是服务,都属于高端养老机构。因此,2018年刚营业时,中心并未把失智老人作为服务对象。“但是,随着上门咨询的失智老人家属增多,我们意识到这个群体数量甚多。最让我们不忍的是,因为无法提供专业化照护,家属虽然忙得身心俱疲,老人却依然生活质量低下,而且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如果我们接收照护这个群体,也是为社会减负,让更多青壮年可以轻装上阵,为社会创造更多效益。”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7%。根据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现状与发展报告》,2030年我国认知症老人将达2220万人,2050年将达2898万人。照护好千万认知障碍老人,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亟待解决的问题。

截至发稿前,市红枫林养生中心共入驻长者112人,其中认知障碍老人30多位,约四分之一属于既失智又失能的重症患者。

贴心照护“唤醒”老人

2024年开年仅半个月,红枫林养生中心就入住了3位认知症长者,丁菊卿阿婆是其中之一。

“周院长,我妈妈现在情况怎么样了?”15日入住,17日,忍耐不住的儿媳妇就发来微信询问。周玲玲于是来到照护区让丁阿婆和家人视频通话。视频中,老人家穿着红色印花棉袄,戴着绒线帽子,满脸笑容地和伙伴们在聊天。听到家人的声音后,老人面朝手机屏,开心地和家人挥手致意:“我在这里很好,这么多人陪着我,很热闹,我喜欢这里!”

“把妈妈送到养老机构,我们很是心酸不舍,但是没办法。”老人的儿子丁先生在结束视频通话后,发来了信息,“还是你们照顾得好,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很放心。”

照顾认知障碍老人,除了专业,唯一的秘诀就是耐心。

为此,市红枫林养生中心严格按照要求,按1∶5的比例配备护理员,即1名护理员最多只能照护5位认知障碍老人。护理员经过专业培训上岗后,在长期照护中与老人们建立起感情,使得老人们从最初的抗拒到信任,甚至对他们产生依赖。

护工为认知障碍老人喂饭

“我要特别表扬一下这位护工,你看他又在为阿公喂饭了。”阿公徐启仁,今年95岁,是位五保老人,患有重度认知症,而且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每次吃饭都要护理员葛龙德哄着喂,下午3点钟还要加餐。1月4日刚入住的周光正老人每天看到这一幕,大为感动,拍摄视频上传抖音,引来数千人围观。周光正因为腰椎受伤,从医院出来后找过几家养老机构,最终入住红枫林养生中心。“女儿女婿都很好,但我不想麻烦他们,他们自己也很忙。”在这里住了几天,他就告诉女儿,“这里就是我的家了,我以后就在这里过了。”从此,他成了中心的“宣传员”,每天拍摄视频发布。让他感慨不已的是,中心托管着16位五保老人,其中几位认知症老人入住时又脏又瘦,如今却白白胖胖。

“照护这些失智的老人,要学会哄!”正在为老人理发的护理员蔡秀花说,虽然老人存在认知障碍,但是他们懂得察言观色,心情往往随着护理员的脸色而变化,“有时候我们也为这些老人不听话而烦恼,但脸上丝毫不能流露出来,否则他们更加不愿配合。所以我们来到这里后都长了一样本事,那就是调节情绪。”为了照护好老人,蔡秀花还特意去学习了理发技术。她说在这里,每位护理员都身兼助浴师、营养师、理发师等多种职能,“我们常对老人说,不用担心,我们就是你的子女,我们都爱你!”

“我们都爱你!”这不是浅浅的蜜语,而是深深的承诺。患有认知症的八旬老人卢凤英入住后,虽然会经常跑错房间,但清醒时,有3个儿子的她会拉着周玲玲的手,“如果你是我女儿就好了。”失能又失智的韦瑞香老人,中风后卧床,无法言语还不会翻身,经过护理员精心照料,如今已能发声还能自主翻身,家属几次给周玲玲发红包均被谢绝。

贴心付出换来真心认可。去年春节,约一半老人被子女接回家过年,本来说好节后回来,结果多位老人回家了反而不适应,坚持提前回来。

“幸福忆家”老人如归

下午3点,又到了老人们跳保健操的时间,周玲玲等管理人员打开每层楼活动中心的电视机,带着老人们随着音乐节奏举手、拍臂。只要入住红枫林养生中心,这群平均年龄84岁的失智老人每天都有约1小时运动时间,训练身体残存机能。

周玲玲(左二)带着认知障碍老人做保健操

做完保健操,陆华德就拉着伙伴坐到桌前,玩起了拼图、积木。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的串珠拉链、数字积木等,让老人们仿佛回到童年,乐此不疲。其实,这些物件并非儿童玩具,而是帮助认知症老年人锻炼思维、刺激脑部的工具。“我们有丰富多彩的课程,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动手益智游戏、集体活动来帮助老人锻炼思维,延缓病情发展。”周玲玲介绍,对于认知症老人,除了给予生活照料,他们还会安排心理干预、社会交往等服务,主动对接公益机构,邀请义工上门提供公益服务,让老人们不至于与社会脱节。义工黄龙姣来过一次就喜欢上了这里的氛围,之后每月一次来中心为老人们免费理发并陪同聊天。

护理员陪老人玩益智游戏

认知症老人要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康复环境非常重要。为了给认知症老人构建友好化的生活环境,根据省民政厅的安排,2023年,市红枫林养生中心启动了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打造家庭式住养环境。专区按照单元式布局,每个房间安放2张床。各个专区按照“居家”理念布置环境,采用老人们熟悉的元素,营造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和怀旧场景。每个专区卧室、餐厅、客厅、公用卫生间、助浴室等空间一应俱全,还配备有认知训练、作业疗法、五感疗法、运动疗法等自理能力训练的场所和功能用房。其中的卧室、餐厅、客厅等,摆放的都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东阳城乡常见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让老人们“一见如故”。

随着认知障碍人群扩大,今年我市还将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60张以上。

多年从事养老工作,周玲玲坦陈,在养老服务中提高对认知症老人照护服务的供给水平和数量,目前还存在很多困难。她建议,当下应该加强科普和筛查,提高公众对认知症“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的科学认知,以有效延缓疾病发生时间或病情发展的速度。“我们在调研时,发现很多老年人及其家属普遍爱面子,面对已经渐显的症状,只会说‘人老了都会忘事’。”为此她建议要多加宣传,消除人们对认知症的“病耻感”,加强预防,及早治疗。这也是全社会应该给予认知障碍患者的一份友好。


编辑:严格格
二审:董之震
终审:陈一点

我说两句…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