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一口清明馃 几多幸福味
歌画东阳客户端实习生 葛禹飞
2024-04-02 10:306452阅读

万物清,芳菲始。临近清明,人们纷纷踏青赏花,缅怀故人,清明馃就是这个时节不可或缺的美食。这款色泽鲜绿、清香扑鼻的小吃,仿佛揉进了整个春天的气息。

作为我市首家“绿色饭店”和“四星级旅游饭店”,东磁大厦也为这缕清香添上一抹色彩。

“清明馃不仅是清明节的标志,也是我们厨师乡情的寄托。”东磁大厦行政主厨叶燕林说。

年少时,清明馃是最盛的春色

清明馃是江南时令美食,来自兰溪的叶燕林对此印象深刻。“我自小就对饭菜香极为敏感,每次踩着‘饭点’回家的路上,我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闻香猜测这家烧什么,那家烧什么。”但每到清明,游戏就玩不成了,“不论馅料是咸是甜,都会被艾草汁浸过的外皮裹得严严实实,只能闻到清新的草香和米香。”

“小时候,除了春节,我最期待的就是清明了。不仅可以放风筝和踏青,还可以吃上清明馃。”叶燕林回忆,在20世纪70年代,物质匮乏,可不论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的鲜肉,还是因长辈嘉奖而尝到的芝麻红糖,都能在清明馃里与味蕾相遇,就连素日里苦涩难咽的野菜,在青团的包裹下也变得清甜可口。这种“开盲盒”似的美食探险,让叶燕林欲罢不能,他曾好奇地追问:“为何不能顿顿都吃这美味的青团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才渐渐明白,这小小的清明馃中,寄托着父母的哀思和对故人的思念。

长大后,清明馃是追梦的动力

7岁时叶燕林就开始分担家务,做得最多的就是烧柴做饭。到了清明,他会随家人制作清明馃,负责将春笋、雪菜和鲜肉搅拌成馅,“有一年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在青团里塞满肉,好让家人大饱口福?可当我做好一两个后,发现碗里只剩下零星的肉末。”此刻,他立志要改善生活,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20岁那年,叶燕林和8名老乡抱团前往杭州学习厨艺。

“当时厨师长的工资每月有3000元,而学徒工资才150元。”叶燕林说,这一落差并未让他和同伴们气馁,反而相互鼓励,努力学习厨艺。

多年的坚持,终于换来了回报。叶燕林学成出师后,成功入职义乌信联酒店,并在2005年转到东磁大厦工作至今。他的厨艺得到了广泛认可,于2021年被评为中式烹调高级技师。

业有成,清明馃是浓浓的乡愁

对于传统小吃的制作,东磁大厦自2003年就开始耕耘,2004年正式运作。叶燕林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将传统馅料与现代口味结合,推出了多款独具特色的清明馃。“清明馃的馅料选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鲜肉丁、笋丁、红豆沙等,顾客喜欢吃海鲜,我们会加入小鲍鱼,喜欢吃素,我们也会采用特色菌菇来制作。就连面粉的软糯程度,也会按照客人的喜好去满足。”

叶燕林偶尔会为自己制作一颗皮薄肉厚的清明馃,回味年少时光。他还会邀请同事们制作带有各自家乡特色的清明馃,相互品尝,分享家乡的味道。

清明馃,一款承载着思乡之情和追梦动力的美食。在东磁大厦,它不仅是节日的象征,更是情感的纽带。


编辑:严格格
二审:董之震
终审:陈一点

推荐专题

【专题】网络中国节·清明

我说两句…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