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初心为家 护佑生命为民——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红仙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蔡晓莉 陈姣
2024-04-03 14:074474阅读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是对医疗工作者职业精神的真实写照。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王红仙从医近40载,深耕中西医结合领域,涉猎病种广泛,兼攻疑难杂症,被无数患者赞为“妙手仁心”。

为救父亲,立志学医

见到王红仙时,她正在住院部与护士交谈,交代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江苏太仓分院转送过来的心内科介入手术病人情况,做好随诊记录。

每天早上7点,王红仙都会准时出现在医院,这个习惯她已经坚持了近40年。

“来到心内科的病人,都是危重病人。”王红花说,对大多数病人而言,医生最重要的作用是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从医以来,王红仙总是把病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她坦言,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的初衷是为了能给父亲治病。

1963年,王红仙出生于画水镇画溪村。家中兄弟姐妹多,加上父亲中风偏瘫,王红仙从小就十分懂事孝顺。初中毕业时,她考上了东阳中学。但考虑到学校在城区,每周来回车费需要一笔钱,又无法照顾生病的父亲,读了一个学期后她就毅然转学到了离家最近的画水中学。

因为父亲生病,王红仙立志学医,将来至少能为家人和亲戚朋友的健康保驾护航,“考大学时,我填的10个志愿全部都是医学院。”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即现在的东南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录取。

当时的医疗系需要学习全面的基础医疗知识,因为有目标,王红仙脚踏实地、埋头苦学。大学五年,全年级300多名毕业生里,王红仙的成绩排名第一,在来自浙江的6个同学里也是排名第一,是绝对的学霸。

因为成绩优异,1987年本科毕业后,王红仙本来有机会读研究生,但是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她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弟弟。“我弟弟现在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是我们家唯一的博士。”王红仙说,“我早点工作,就早点有收入减轻家里的负担。”为此,她选择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工作。而之所以选择上海,一方面是她考虑到大城市的医学技术更先进、平台更高;另一方面上海工资也更高,能更多地补贴家用。

到上海工作的第一个月,王红仙是借钱度日的,因为她把第一笔工资全部寄回了家,身无分文的她只能向同学借钱买饭票。王红仙说,她深知父母养育他们非常不容易,希望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减轻负担。

中西结合,治病求本

医者父母心。工作后的王红仙不仅时常牵挂家人,更是时时牵挂病人。穿上白大褂的她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将对家人的情感化为工作初心,不断学习、成长,用精湛的医术治病救人。

2000年,通过“打擂台”,王红仙有幸入选上海市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训班。培训班采取名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教授“双导师制”,专门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在名师悉心指导下,王红仙进一步巩固了中医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增强了她对中医药的兴趣,平时一有空就学习。“医生就是要不断地渡人,首先要渡己,不断地修炼自己、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渡人。”王红仙说,身为医生,就要以病人为中心,治病求本,从根本上祛除病痛。

中医是伟大的医学宝库,历经数千年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包括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的基本治疗原则,以及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治疗方法,这一理论体系在临床实践中也得到证实。“治病如同打仗,中医望闻问切、西医望触叩听,犹如排兵布阵,都是医生的战术。”凭借丰富的治病用药经验,王红仙救治过无数深受病痛困扰的患者,得到他们的肯定和感谢。

“我曾有个患多灶性中央型肺鳞癌的病人,他来的时候四肢关节肿胀,伴有疼痛,且有关节腔积液,腿都成了‘橡皮腿’,并且有男性乳房发育。当时他们基本失去了信心,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找到我。”王红仙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采取扶正祛邪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大概3个月后,患者的肿胀消失,几个关键指标也恢复正常,病灶缩小。将近4年过去,患者的病情被控制得很好,业界同行都说非常不容易。

还有一个病人令王红仙印象深刻。她回忆,这名病人因亲人离世而受到巨大刺激,经常失眠盗汗,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她来我这里的时候,天气并不热,但她的衣服腋下、胸前、背后全部是湿的,自述盗汗自汗很厉害,睡眠非常差,老是心慌。”对于这个病人,王红仙也用中医辨证论治,患者吃了5帖中药,汗就止住了,睡眠也好了。一个星期后复诊时,患者的衣服是干的。

回乡义诊,造福乡亲

因为医术精湛,王红仙的名气也在东阳老家传了开来,常常有来自家乡的病人找到她。面对乡亲们的信任和求助,王红仙从不推脱,总是尽心尽力给予帮助,帮他们解决住院、找专家等问题。在她看来,这都是分内事。

从医近40年,王红仙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每年回家次数较多。只要她一回家,上门求诊的乡亲便络绎不绝,常常忙到深夜。为了有更多的机会回家,每次上海东阳人联谊会组织在沪医生回乡义诊,她都积极报名参加。“义诊最早的一次是2018年12月,去了东阳市人民医院;第二次是2019年6月,去了东阳市中医院;第三次是2019年11月在横店文荣医院,2021年6月去了东阳市人民医院巍山分院,然后就是2023年去了老家的4家医院。”每次回乡义诊,都有患者专门挂王红仙的号,他们的理由是“王医生态度很好,看病很仔细”。

发虽千茎白,心犹一寸丹。虽然已是耳顺之年,但王红仙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每周一次的专家坐诊从不缺席;还兼顾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江苏太仓分院的医院管理工作多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临床管理“两栖”专家。如今她退而不休,依旧以病人为中心,继续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医院管理相关领域奋斗,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


编辑:严格格
二审:董之震
终审:陈一点

推荐专题

【专题】健康东阳

我说两句…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