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清明组团“打野”?专家:还需注意辨别是否可食用
歌画东阳客户端 潮新闻
2024-04-05 14:264991阅读

清明时节,许多作物进入生长旺季并逐渐成熟,也是吃野菜的好时机。

近日,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股“打野”热。“打野”就是到野外摘野菜。

“春天一定要去打野”“谁懂打野的快乐呀”“这不是打野,这是上山进货”……在某社交平台上,关于“打野”话题有近亿次。博主们在平台上,晒出“打野”收获,许多网友在帖子下方评论“想去”“带我一个”等。

那么,“打野”为何让人着迷?“打野”需要注意些什么?

打野很治愈

曾经,打野是游戏名词。最近,年轻人把挖野菜叫“打野”。

近段时间,公园里、绿化带、土山坡上……到处都是打野党。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网友们会分享自己的“打野”经验,甚至有网友建立“打野群”,在群内分享“打野”地图,详细标注适合挖野菜的地点。例如杭州、成都、长沙等地,均有相关“打野”词条推荐。


不少人表示,如今,虽然野菜在市场也能买到,但似乎与自己挖来的味道就是不一样。甚至在购物平台上,还出现了“代挖”服务。足不出户,就可以品尝野菜的美味。

虽然都是“打野”,有人是为了吃,有人只是为了挖本身。据媒体报道,一些市民认为城市生活节奏快,上班族压力大,当周末走进山里徒步、摘野菜等等,的确很治愈。

“打野”切勿盲目跟风

荠菜、野葱、马兰头、水芹菜……野菜虽然好吃,但也要小心遇上真假难辨的毒草。



有哪些容易混淆的野菜?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家何圣米介绍,比较容易混淆有马兰头和一支黄花、芋头和海芋(滴水观音)、野葱和葱莲、野芹菜与石龙芮等。“部分野菜与有毒不可食用植物很相似,只从外观上难以辨别,容易误采误食中毒。公众自行采摘野菜时要仔细辨识,尽量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野菜,切勿采摘不认识、不熟悉的野菜。”

此外,何圣米还表示,虽然野菜是大自然中自然生长的,但并不属于绿色食品。毕竟野菜的质量安全是没有任何监管的,野菜生长的土壤、环境、水源可能已经被污染,有重金属超标风险。“比如车流量大的马路边的野菜,受汽车尾气污染比较严重,可能存在铅超标的风险。”

针对春季人们采食野菜的热情,何圣米提醒,野菜之所以没有成为栽培种,一方面,野菜不是消费者普遍认可的味道,另一方面,很多野菜具有药性,有些人的体质是不适应的,所以不能盲目跟风。采集的野菜经焯水处理,可减轻药性的影响。

拓展阅读

若不小心误食了有毒的野菜,该如何处理?

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盛燚表示,植物性食物中毒的反应一般较为迅速,吃完后若感到恶心、呕吐、腹泻、上腹难受、肚子痛等,应立刻停止食用。同时建议患者用手指放到喉咙深处轻轻搅动反复进行催吐,减少有毒物质的进一步吸收。中毒后还应尽快赶往医院进行规范处理,前往医院时建议患者带好剩余的野菜,以便医生参考甄别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此外,盛燚还建议民众尽可能前往正规商超和农贸市场购买野菜,不建议食用外出挖到的野菜。烹饪野菜前,最好处理干净,烹饪时要根据其特性进行焯水等处理,且一定要煮熟。

编辑:许琳琳
二审:董之震
终审:陈一点

我说两句…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