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丨占比全国70% 全球近55% 一根渔线“钓”起歌山亿元产业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徐帆 摄影 吴意琼
2024-04-11 08:495573阅读

不临海、不近湖,一个内陆小镇居然提出打造“渔具休闲小镇”的目标,并在40多年时间里,注册渔具产业关联企业300余家,发展从事渔具跨境电商贸易的企业20余家,注册渔具产品品牌并在各大电商平台注册店铺2000余个,全镇渔具休闲全产业链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

这个镇就是歌山镇。

据统计,全国70%、全球近55%的渔线均产自歌山,歌山渔线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渔具产业里的重要一环。

一根渔线如何“钓”起大产业?近日,记者走进歌山镇,探寻渔线背后的“财富密码”。

“歌山造”搭上电商列车

“只要有海的地方,就有歌山的渔线。”乍听到这句话,很多人会以为是吹牛皮。然而,走进歌山镇象塘夏楼村,村综合楼外墙上挂着的“淘宝网”“京东”“亚马逊”等字样,随意迈进农户家中就可见的渔线加工场景,让人对这句话的真实性不再怀疑。

象塘夏楼全村700多户农户,近三分之一的村民从事渔线相关的生产、销售工作。

“前些年,渔线产业不断发展,但是传统销售模式的局限让这个行业一度陷入瓶颈。”象塘夏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楼航峰介绍,2010年前后,随着网络销售兴起,包括他在内的一批村民陆续开设淘宝店铺。“从什么都不懂,每天花数小时坐在电脑前自学网店经营,到如今成立专业运维团队,打开提高渔线销量的突破口,网店帮我们网到了‘大鱼’。”楼航峰说,搭上电商平台的“快车”后,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

良好的营商环境、扎实的产业基础也带动了年轻人成为“渔具二代”,为产业注入了新活力。出生于1996年的王虹在大学毕业后回到村里,进入一家知名渔具企业,负责抖音平台运营,短短几个月就积累了近37万粉丝,每月销售额近500万元。

如今,歌山的渔具企业绝大部分已转战线上直播带货,开启多元化的销售模式。

象塘夏楼村的楼江伟经营着一家渔具企业——山野钓具。16年间,这家企业成功从一家小作坊变身为规上企业,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其中,直播带货功不可没。

主播在“山野钓具”直播间卖货

“各位钓友们,关注走起来,渔具秒杀活动即将开始!”在“山野钓具”的直播间,主播小严正激情推荐“山野钓具”生产的渔具,为企业产品“赚吆喝”。

“我们的直播间每月总营收可达六七十万元。”楼江伟表示,对于渔具企业来说,让更多的钓友用上创新产品,销售场景是重要一环,而直播带货能解决传统销售渠道过长、链条反应过慢的问题,直接洞察到消费者新需求,以便及时改进产品。“直播间卖的产品有上百种,既有自家生产的渔线,也有从其他企业进货的钓竿、渔线轮等。”楼江伟直言,在打造自主品牌的同时为他人的自有品牌“贴牌”,也是拓展市场、消化富余产能的好办法。

自主创新为渔线“镀金”

走进位于歌山镇的市现代钓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上千台大马力编织机飞速运转。过段时间后,这批渔线将出现在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的钓友手中。

“现代钓具”编织机车间

“现代钓具”创立于1990年,是歌山最早一批自有渔具品牌,也是我市唯一一家渔具类高新技术企业。“歌山渔具产业虽起步较早,但都是以贴牌代加工为主,客源稳定利润却很微薄。”公司董事长楼亚军说,同一根渔线,“身份”不同,“含金量”也不同。正因如此,他决心要在歌山做一个全国知名的渔具品牌,以此突破“低端锁定”的格局。

“一直以来,渔具产品市场竞争都比较激烈,同类产品,消费者可选择的品牌很多,他们对钓具的要求更加细致多样,这就给我们的创新提供了方向。”楼亚军说,针对用户的精细化、个性化需求,适合不同水域、鱼种、垂钓环境的渔线应运而生,“现代钓具”由此渐渐做出了自己的优势。

歌山渔具企业自主研发的渔线染色工艺

尝到了技术创新带来的甜头,“现代钓具”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自主研发编织机等专业设备并不断改造升级,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同时改进染色工艺,使色浆在不破坏渔线本身的同时能更加牢固地附着,提高渔线的使用率。“以前是吃身体上的苦,现在是破技术上的难。”楼亚军直言,尽管一直在创新,国内生产的渔线品质仍旧无法媲美国外,制约了向高端市场进军。正是深谙于此,楼亚军在企业研发投入上也是愈发坚定。

有企业深耕设备的研发、工艺的突破,也有企业将目光聚焦上游,实现“原材料供给自由”。

企业深耕科技创新,增强了渔线的硬度、韧性和使用率

据悉,歌山渔具企业生产的主产品PE渔线原材料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被广泛应用在防弹衣、防弹插板等军工领域,主要生产商在西方国家。技术和原材料的缺乏使歌山在国际渔具市场一直处于下风,也被贴上了“廉价”“代工”的标签。

“受制于人的日子很不好过。”楼江伟表示,“渔线只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应用领域的极小一部分,因为需求量微不足道,原材料企业想供应我们多少货就是多少货,有时还得等上几个月才能拿到货,对于我们的生产销售十分不利。”为此,3年前他投资了国内一家生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企业,以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整体而言,我们在销售渠道上已具备优势,但在产品研发上和国外企业依然存在差距,在中高档渔具竞争上相对弱势,需要加大对品牌的打造和产品研发的投入。”楼亚军说。在歌山镇党委政府努力下,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都在引导渔具企业向现有产品上下游发展,鼓励新设生产线、新建厂房增资扩产,在设备投资、电商发展、人才引进、员工培训、外出参展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促成村企更紧密合作。

“渔线之王”的破局之道

虽然已有40多年的产业背景,但“廉价”“贴牌生产”至今是歌山渔具产业的标签,规模小、创新能力低困扰着产业发展。正如楼亚军所言,国外渔具企业起步早、技术优、品牌知名度大,而垂钓市场对专业性、功能性要求较高,以歌山渔具企业目前的实力而言,难以与高端线的渔具企业抗衡,这也是少数几个头部品牌把持高端市场而其他渔具企业难以分一杯羹的原因。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许多渔具企业年销售额五六千万元就已达到“天花板”。

“山野钓具”生产的渔线

“歌山的渔具产业从渔线起步,但不能止于渔线,渔线轮、钓竿等配套产品也得跟上。”楼江伟分析道,渔线属于消耗品,但以目前的市场来看,仍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一方面,近5年来歌山镇专业生产PE渔线的企业新增设备突破6000台,每月生产米数达8亿米,产量过剩;另一方面,受国际环境影响,占比较大的海外市场需求量下滑。因此,要想寻求突破,就得销售其他产品,扩充产品矩阵,寻找第二曲线,“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直播时都以推销钓竿为主,因为大部分客户都会选择在买钓竿时顺便买渔线,而不会为了买渔线顺便买钓竿。”不止楼江伟有此打算,如今,全域发展渔具产业已成为歌山渔具企业的共识。

当一条鱼“游”进钓场,其价值早已不仅限于食用。“渔具是垂钓产业链的核心,歌山镇正以‘互联网+’为抓手,积极推进和开展渔具休闲产业的展销活动,加快垂钓产业与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真正实现户外运动——旅游行业——户外垂钓一体化发展,打响歌山‘渔具休闲小镇’品牌。”歌山镇党委书记许俊峰表示,把市民吸引到乡村,通过休闲垂钓,推动形成渔业、旅游、餐饮、住宿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

融媒时评丨用创新力成就硬实力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歌山渔具产业已走过了40余年。纵观歌山的渔具产业,走的正是“代工——品牌——自研技术突破”的道路,要在这条路走上得更好更远,企业必须咬定创新不放松,用创新力成就硬实力。

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既是发展主题,更事关生存问题。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创新主体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发展的“根”。首先要坚持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成为深刻理解用户需求的行业“专家”;其次要努力练就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技”,成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配套“专家”;再是要致力于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成为提供不断迭代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专家”。

有人说,一切创新都是从解决一个“麻烦”开始。增强创新力,实际上就是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迈入新发展阶段,歌山渔具产品量大畅销的优势很明显,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渔具产业研发投入仍然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等短板弱项,这些正是强力创新、寻求突破的方向。从薄弱环节入手,向短板之处发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把高质量发展的跑道铺砌得更坚实一些,把发展的底气蕴蓄得更充足一些,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独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对于我市企业来说,创新不是单打独斗,要发挥整体协同的优势,实现强强联合。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加强合作,针对关键技术和制约行业整体发展的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共同提高。同时,政府也应为其发展推波助澜,通过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加快成立渔具休闲行业协会,使大中小企业互通信息,共同解决“卡脖子”和共性技术难题,共同开拓市场,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

编辑:厉欢欢
二审:陈云
终审:陈一点

推荐专题

深读

我说两句…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