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评丨一把“义剪”能否剪除留守老人困境
歌画东阳客户端记者 史莹
2024-06-11 07:584998阅读

关掉经营了15年的理发店,自驾跑遍地处偏远的乡村,为600多位留守老人免费理发,90后东阳小伙周孝平的义举近日传遍全网,并被媒体称赞为“义剪”。人们既为他的善良感动,也为他通过视频发布的农村留守老人处境而唏嘘。

感动过后是冷静,狂热背后是理性。

面对周孝平坚持3个多月的公益行动,记者询问其经济来源,得到的答复是白天行善,晚上摆摊。作为社会人,小伙子的平和从容,充分展示了他经济理性的一面——不管他是立志走遍东阳,还是如个别媒体所言走遍全国,这样的义举善行若要可持续,稳定可靠的经济支撑是必备条件。也由此可见,周孝平的公益行动并非一时头脑发热的冲动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理性之举。但是他的举动又何其纯粹:理发不收分文,老人开心,就是对他义务付出的报酬。

SOHO中国创始人潘石屹曾说过一句话:人最怕就是纯粹。

一个纯粹的人,往往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而周孝平关爱乡村留守老人的举动,则说明他还是个高尚的人,一个无私利他的人。在这个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时代,这样纯粹的人越来越多。周孝平就坦言做“义剪”之前,曾在网络上看到许多公益人士的故事。因此可以想见,他毅然投身公益且获得女友婷婷毫不犹豫的支持,正是因为社会上众多善行义举的无声润泽无言感染,犹如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积微成著,积善成德,蔚成风景。

然而,越是纯粹的人、纯粹的事,越是需要刚性的应援、制度的保障。面对周孝平的善行,我们更该思考:这把“义剪”,能否剪除农村留守老人的困境?“义剪”剪开的是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困境的一角,让人们看到——困扰留守老人的因素,已不仅仅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精神孤独,还有许多具体而微的生活需求无法满足的无奈,诸如理发难、买菜难、赶集难,等等。

问题即是反馈,需求即是服务。在社会治理结构越来越完善,公共服务网络越织越密集的当下,为何这些细小却普遍的人性需求会被忽略?这才是周孝平“义剪”应当引发的社会思考。

公益慈善事业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许多公益组织和人士的存在意义,就是自觉自愿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因此,这项事业必须充分激发全民的爱心,调动全社会的热情,获得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与参与。

中国大地上的留守老人千千万,走遍全国免费服务的美好愿景,不能仅靠周孝平一把“义剪”,而是需要无数把“义剪”来襄助;更需要公共服务的触角再往下延伸,网络再往细里织密,以健全完善的公共服务、众人拾薪的公益举动来完成。比如是否可以通过组织网格员或者乡村志愿者队伍,培训基本的理发技术,让他们随时可以满足老人的需求;或者是充分发挥村两委会的作用,汇集老人需求,定期与公益机构对接邀请其进村服务;或者是发动更多公益组织更加主动下沉乡村,扩大服务半径、增加服务频次、提升服务效果。

一把“义剪”无法剪除千万农村留守老人的困境,但应该可以剪除对基层群众需求的忽视,为更多人拨云见日,看见并努力去解决更多细微的问题和需求,致广大而尽精微,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给予群众真实可感的获得感、幸福感。

编辑:刘海杰
二审:陈云
终审:陈一点

推荐专题

融媒时评

我说两句…
267